第503章 陕甘乱起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先爆开了。
    “惺园先生,我该如何是好,万一甘肃的教徒先闹了起来,这关中,这陕甘还能守吗?”
    永璇一脸希冀的看着王杰,希望他能出个什么妙计。
    不过被永璇寄予厚望的王杰并未这么表态,只是表示事情还未到最后一步,他要先去查清事实了,再来禀告,随后就告退,好像确实急着去查证一般。
    只是一出门,王杰的脸色就变了,他看着同族的咸宁知县王垣和跟着他出来的陕西按察使王廷赞,示意两人跟他往巡抚署衙走去。
    甫一进屋,王杰就迫不及待的低声问道:“甘肃的形势怎么样,可还稳的住?”
    王廷赞也赶紧回答道:“各府城,大部分县城还稳得住,有些地方就难了。
    马明心这教匪习得大食蛊惑人心之法,将早就不满的人全部挑动了起来。
    素来温和的老教门已经不为底层教徒所喜,那些闹着要搞舍希德的,才是其中的主流。”
    “华州、华阴、渭南等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那些信了新教的教头,只要在某地传得一教,立住一门,立刻就有百十教徒供其驱使。
    因此如痴如狂,他们不断鼓动,挑拨仇怨壮大自身。”
    王垣也低声说道,他道出了陕甘传教之快的最大原因。
    还是利益惹的,此时到关中的天方教与汉唐时期的佛教颇为相似,每到一地,先建庐舍,再聚僧兵,后置教田,形同坞堡。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发展出教徒,得到百十人拥戴,基本就可以成为一个有土地、有乡勇可驱使的乡间土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03章陕甘乱起(第2/2页)
    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自然有人为了传教如痴如狂。
    王杰听的脸色铁青,不身在此时的陕甘,就不明白此时的教徒和汉家矛盾有多大。
    一个简单的事情可以说明,历史上杀人如麻,残暴不已,最后兵败身死的多隆阿,到了满清早已灭亡的解放前,还在被陕西人吹捧,称为多公,视为英雄。
    而最终平定回乱,收复新疆,救了陕西几百万人性命的大功臣左文襄公,却一直被骂成左大阿訇,很不受待见。
    做到左文襄这样,以当时湘军面对教徒那极低极低的军纪,还要被埋怨,可见双方积怨有多深。
    “再加把火,就说陕西汉人要迎汉人的军队入陕甘,到时候.。”王杰阴沉着脸,话没有说完,但屋内两人都懂了。
    “这是要剜却心尖肉,去医眼前疮啊!”王廷赞有些不忍,颤抖着呼喊了起来。
    此时教徒已经占到陕甘的两成多,且远比汉人组织度高,一旦起事,最先吃亏的肯定是组织度低的汉人,说不定还要吃大亏。
    王垣则把牙一咬,几句低沉的话语,仿佛是从牙齿缝里面喷出来的一样。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只要能医了眼前疮,心头肉也能补回来。我们人多,死上几十万也不会绝种!”
    王廷赞浑身冰凉,看着屋内的几个陕西人,他不再说话,因为他是奉天人,又不是被乾隆安排来辅佐永璇的,随时可以脱身。
    而这些陕西人,作为最后投向大虞的汉人,这场彻底埋葬未来麻烦的浩劫,就是他们的投名状。
    为大虞解决了西北最麻烦的祸患,他们这些人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王杰这样的肯定会回到新朝做阁老,王垣这样的也有封疆大吏的前途。
    。。。。
    王杰等人回去署衙商议了,永璇等人还留在总督署衙,这些旗人互相间面面相觑。
    他们不是傻子,自然也能感觉出来王杰等汉人的突然疏远。
    “哈当阿,咱们还能回草原上去吗?”永璇问着身边的蒙古正黄旗人,陕北延绥镇总兵哈当阿。
    哈当阿迟疑了一下,有些话他原本不会说,但现在他可以说,“八郡王,草原上回不去了。
    咱们把草原上各部削弱的太狠了,能打的蒙古人基本都跟着满人走了。
    就现在草原上那些骑射都不会,天天穿着僧衣念佛,去投靠他们还能有什么未来?
    且奴才只能听过衣锦还乡的,没见过落魄了还要去投靠穷亲戚的,现在咱们背后跟着汉人的精兵往草原上跑,不是去遭人白眼嘛。”
    永璇被噎的差点没背过气去,但就这还是哈当阿没往狠处说呢,真要这么跑到草原上去,大概率不是遭白眼,而是要被人给卖了。
    永璇无奈,又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三等承恩公、散佚大臣、军机处行走傅玉。
    傅玉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福康安的亲伯父,傅恒的亲哥哥,永璇最后才问傅玉,也是这个原因。
    富察家在缅甸起就跟现在大虞的莫光中牵扯太深了,以至于现在西安的大部分玉石店,还是傅玉和他儿子明俊在经营。
    傅玉也叹息了一声,“八郡王,你要我说,咱们就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