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欲与洪武试比高(二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22章欲与洪武试比高(二合一)(第1/2页)
    北河,东京城。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今年已经满五十六岁,在位三十五年,历史上未来还将超长待机十五年的后黎朝景兴大王黎维祧,都已经坐不住了。
    这位著名的橡皮图章不但破天荒开了大朝会,还将后黎朝的近支宗室给召到了宫中。
    后黎朝虽然自被莫登庸一刀斩为两段之后,大王就没有了哪怕一点点的权力,但影响力还是有的,道义法统嘛,也还有这么一点。
    毕竟按照此时的安南‘正统’叙事法,黎利起兵赶走大明,乃是正义之举,后黎朝还是有几分王气的。
    郑森站在黎维祧‘龙椅’的左下侧,两人一站一坐,莫名有种站皇帝和坐皇帝的喜感。
    不过此时没有想到这些,因为全部殿中的大臣,都在卖力批驳我莫大王的极端错误言论。
    这些天来,北河的文人,都快把莫子布的《仁德兴唐大王教北河士绅军民檄》每个词都拆开分析了一遍,郑森光是收到的批驳文章,就有两千多份。
    不得不积极啊,这谁要敢不参与批驳,那就是心怀不轨,是北人的奸细。
    郑森和黎维祧对望了一眼,两人都觉得,对方从未如此顺眼过。
    “呜呜呜呜。”一个黎家的宗室竟然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表面上,他是在痛斥我莫大王的颠倒黑白。
    但实际上,这老登是真的感到委屈,你这莫昭莫子布有病是不是,你搞郑森就搞郑森嘛,把我们黎家也一起搞臭干什么,你这他妈纯纯就是来掀桌子的。
    黎维祧也心有戚戚焉,历来这后黎朝的规矩,就是下面一堆曹操、朱温打来打去,但表面上还是要遵从黎朝法统的,谁知道怎么突然就冒出来莫子布这么个混世魔王。
    收到了两千多份批驳书,就相当于收到了两千多份效忠书,郑森心里更有底了。
    能把批驳书交到他手里的,即便不是北河的京汉高门,衣冠士族,至少也是乡野之间一家有二三百亩地的地主。
    这些人掌握着整个北河的舆论,只要他们愿意把莫子布批臭,那莫子布在北河乡野的形象,就一定是恶臭无比的。
    “陛下,这批驳的重点,就放在莫贼乃是北人,丧家之犬反想鸠占鹊巢,把咱汉人都变成明人奴隶这两点上吧。”
    郑森第一次以商量的语气跟黎维祧说着话,当郑主实力受损的时候,就到了他们往左站,利用后黎朝朝廷的法理稳住形势的时候了。
    “可。”黎维祧笑着点了点头,“一切就由大元帅定夺。”
    “陛下,总国政。既然要让全天下都来批驳,不如把三十六年的科举试题,就定为批驳莫贼吧。
    只要批驳的鞭辟入里,使莫贼愧而不敢对天下人者,都可酌情授予官职甚至高中。”
    后黎朝到了此时,除了一个小小的专门服务于黎维祧的宫监以外,连朝廷的建制都已经没有了。
    是以连幕府参从阮儼这样的郑主大臣都不需要兼任黎朝的官位,直接就以参从的身份在大朝会中发言了。
    而阮儼口中的三十六年,就是指黎维祧的景兴三十六年,即明年1775年。
    这后黎朝的科举也是三年一届,明年景兴三十六年正是大比之年,所以阮儼才这么提议。
    “陛下,参从之言有理啊!三十三年的大比录取各地才学之士甚少,不过二甲两人,三甲十二人而已,明年可以考虑多录取一些。”
    郑森接着参从阮儼的话就说了起来,这北河的盘子不大,总共不过五百多万人,所以科举的规模自然不能跟北面比,要是录取的人多了,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蛋糕可以切。
    所以北河的科举,历来就不会出现把三鼎甲、一甲进士,二甲同进士,三甲赐同进士等都录取满的情况。
    而是会按照考生的实力,考官觉得你有庭元(状元)实力,就会把你点为状元,有一甲进士的能力,你就是一甲进士。
    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假如朝廷拿出来分的蛋糕太少,就会发生一届大比就录取七八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情况。
    景兴三十三年的大比(1772),就属于这种比较惨的一年。
    而郑森现在让阮儼放出话来,要把批驳莫子布当做明年科举的试题,又要扩大进士的规模,实际上就是在向下面让好处。
    只要北河的京汉高门,衣冠世家愿意跟着郑森走,那就大家都有官帽子。
    “如此甚好,如今全天下士人都在批驳莫贼,当然要多多擢拔忠义之士,如此明年大比之后,朝廷一定会众正盈朝的。”
    黎维祧还是笑呵呵的答应了,演橡皮图章这位爷已经演了几十年了,属于得心应手的那种。
    反正他后黎朝除了这座王宫,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利益了,要给下面人让利,那让的也只能是郑家的利益,他犯不着阻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