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章 宝玉续《庄子》隐含的思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话就会束缚住人们的思想。
    他们说曹雪芹是在10岁时,曹家被抄之后,搬家到北京成为一个落魄书生,因为感怀家族的衰败而写下了这部巨著,在40岁的时候不幸去世了,所以只有80回,没有完成此书。
    还编故事说曹雪芹样样精通,又会作诗写词,又会建造园林,各种儒释道哲学样样都已参透,还是个神医,曾经给朋友治病那是药到病除!
    但是这样一个神人居然在30岁写石头记时,开篇就说自己半世潦倒,一事无成。
    所以庄子说这种行业的权威就是一种陷阱,罗网,会欺骗,困住普通大众,不了解的人容易被其迷惑,所以庄子说干脆毁灭它,这样大家就都能有自己的思想了。
    原文里宝玉续毕,掷笔就寝。宝玉突然悟到这个道理,还有些得意,所以倒头就睡了。
    后来宝玉因为劝和黛玉和湘云不成,把二人双双得罪,反被怼了一顿,回来看到自己续写的《庄子》,更觉得续的对了。
    那么从反面故事来看,作者最终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呢?
    前文我们认定宝玉代表国家,也是华夏文明,袭人是伺候他的宦官集团,也就是太监们。
    麝月代表的是言官集团,此处林黛玉指明朝的皇帝,薛宝钗指清朝的皇帝。
    我们看当时的情况,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领军直逼京城,在这个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国家已经没有了主心骨。
    崇祯皇帝唯一信赖的,就是身边的太监们了,只是到了崇祯末年,一直依赖的太监们也不尽心了。
    所以作者先写袭人也置气嗔怒不理宝玉。
    宝玉无了主意,因见麝月进来,【庚辰双行夹批:偏麝月来,好文章!】便问道:“你姐姐怎么了?”【庚辰双行夹批:如见如闻。】麝月道:“我知道么?问你自己便明白了。”
    这里写完袭人写麝月,她代表的是明朝的御史言官,他们在关键时刻也是坏事。当时,李自成攻陷大同,崇祯有南迁的念头,如果这一政策实施,崇祯朝廷还可以续命。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激烈谏阻,坚决主张固守北京,导致这件事无法进行。这些言官官位不高,权利却大,可以出言反对一切政策,但是他们却不负责给出解决办法。
    宝玉此处对麝月无奈,是作者对此的真实还原。
    之后的二十二回宝玉是经过了史湘云,林黛玉,使性弄气,薛宝钗的生日之后,觉得自己续的对,就应该这样,这就是宝玉悟禅,只不过这次没能彻底悟透。
    那么在反面就是华夏经过崇祯十七年甲申国难之后,所悟出来的道理:那就是国家不需要什么太监,言官,皇帝,这些人的存在,只会扰乱国家,打破社会的进步。
    所以这回宝玉所续写的部分,其实就是教科书里所写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体现。
    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看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作者的一种超前思想的体现,是作者经历了明末的亡国和几乎文化灭种之后,是对这个华夏文明走到绝路时的破局之法的思考。
    要知道,这套封建皇帝制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这是一种何等富有前瞻性的,大胆的想法。
    也就是如果国家没有皇帝,那么这个政权就不会因为皇帝的一举一动,而导致国家的动乱,衰败或直接灭亡。没有太监们的从中生事,没有言官的各种反对,国家行政是不是就会有效很多?
    书中用血淋淋的历史如实的告诉了我们,儒释道法以及之前的那套皇帝制度都救不了华夏,另外又极度隐晦的告诉我们,毁灭这套帝制,毁灭这个封建制度,或许才是我们的出路。
    这一点也在大约三百年后,得到了历史的验证,从辛亥革命开始,我们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和新文化运动,并喊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
    只不过如今的我们看待历史不应该站在上帝视角去批判,而是应该尊重历史现实,曾经的华夏文明虽然在明末时期走到末路,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认他们曾经创造的辉煌。
    不能因为现在有些思想落后了,就去完全否定它。曾经我们正是靠着这些儒释道法医各家的思想,建立起秦汉王朝,隋唐帝国,大明江山。
    我们也是要征服全世界的,是那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我汉土的帝国。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我中国的皇帝,周围的小国都要臣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