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59,滇池血
彩云之南的大理,最着名的永远是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围绕着滇池的亭台楼阁庄园建筑古香古色,绵延百里,红墙黛瓦的高门大院比比皆是,小门小户的砖石建筑和民族特色的吊角楼也争奇斗艳诗意盎然。
这天刚好是三月三的泼水节,满大街都是拎着桶和水瓢的各族同胞和游客,至于要干嘛?当然是打水仗啊,可不得凑热闹的,使劲泼,不管是看谁顺眼,也是一瓢上去,不顺眼也是一瓢上去,反正泼湿了人家就跑,你泼了人家,人家当然也要追过来报复的泼你呀,这样子满大街到处都是碎花,反正就算是全身淋透了,大家也是嘻嘻哈哈继续笑着闹着,甚至哭着叫着继续泼,不管是官商是身还是平头百姓,年轻的男男女女还是小孩子和老人,反正这一刻是绝对没有任何门户之间的,甚至大街上的到处还有各种各样的,公开的取水的大桶或者大缸,嗯,因为大家不可能临时的,在滇池里头提桶打水吧,都是提前一晚上预备好的,嗯,当然,也是一些喜欢传统和爱凑热闹的,名流士绅配合着官方的旅游招商计划,刻意为之。
一直到41年底的冬天,从内地迁移到云南的人,也达到了破纪录的,一个亿,这样子就难免的和云南当地的各族同胞们有了一定程度的生存竞争,还有就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惊害了云南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因为世道艰难,这些拖家带口的从内地牵涉过来的战乱流离百姓,他们的待人接物和行事风格,不管怎么着,或多或少的,总之是一地鸡毛,不仅仅和当地人有一定程度的矛盾,甚至这些外乡人自己之间都因为,各种方言和不同的生活习惯的差异性,经常性造成勾通交流障碍,举个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比方说大家都有习惯性的在路上对陌生人进行礼貌的问好的习惯,可是绝对大多数都还不太适应夏国的官方普通话发音,哪样浓重的方言问候?听着其他听不懂的人的耳朵里可能就变成了刻意的对别人的辱骂,这样难免就戾气横生,然后引发了鸡同鸭讲的口角,拉拉扯扯推推搡搡,甚至大打出手,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还有,尤其是从内地迁移过来的年轻或中年的男男女女,自尊心都难免过于严重,受不得一点委屈,对于刚刚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内地来的老人而言,他们倒是不太喜欢出门和上街,因为他们听不懂方言,没办法,跟本地人交流,还不如老实的在自己租住的房间里或者购买的院子里老实呆着,不给自己的亲属和小辈们制造麻烦和负担,但是年轻人和中年人不行呀,每天都是必须得出门的,打工也好,做生意也罢,或者兜里还有几个余钱的,到处逛逛,看看风景,顺便考察一下。所以呢?再加上内地来的各种隐藏势力,甚至还有日本特务,刻意而为之的挑拨离间,让整个云南全境内的治安,比40年前,要艰难的10倍都不止。所以为了维护合理的治安,到龙主席,下到每一处街乡街道,民团和军警联保的移民安置工作也从一开始就井然有序的推进着,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工农党的功劳,他们最擅长于做基层群众工作,因为大量的移民本身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接受了工农党的帮助,远道迁徙而来的,剩下的才是重庆政府已经安置和容纳不下的。因为各地的难民潮,一股脑的涌入四川大后方,聪明的懂事的,自然知道陪都政府也不太靠得住,于是,无论如何,都要继续着向更西的方向走,川藏公路或者走川滇公路,尽可能的离战场远一些。但是川藏公路一直在忍受着,陪都政府的层层盘剥和刁难,过路费和人头税不是什么人都能负担的,再加上政府有意的欺骗,让绝对大多数人对于高耸的雪山高原的残酷的生存环境望而生畏,尤其是那些自身条件,本就不怎么好的难民中的最底层工农百姓,要么迫于无奈,只能够滞留在四川境内,饥一口饱一口的打工和开荒混日子,要么就依附在大户人家手里头做一个仆佣帮工,因为好地方,早在38年的时候就已经瓜分的差不多了,都是川军和各省政府以及那些名门望族世家们的,看似公平的利益置换和政治妥协,云南的情况不同,龙主席,对曾经的南京政府和现在的重庆政府都一直警惕着呢。所以想要到我云南来抢地盘是绝对不可能的,不仅仅滇军不允许,生活在云南的上百个少数民族也不允许啊,所以在有意识的抵制之下,当然也就和重庆政府彻底的交恶。这也没办法的,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安枕?
不过,那些真真正正的民间工商界人士,还有就是来自各地的高中生,大学生和教育机构,滇省政府和民间士绅还是很欢迎的,嗯,要知道西南联大没有到达云南之前,云南还真的只有一个云南大学,教育力量略微显得单薄,所以,在全夏国的战乱地区的学校,都在向西南迁涉的时候,受龙主席之邀请,包括,曾经,北平的各类大学和江浙沪的各类大学,西安武汉的各类大学基本上都一股脑的全部搬家到了云南,最终组成了西南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