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81章十倍利润、谁在操控(第1/2页)
第二天,刘清明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新单位的牌子要到春节假期后才会正式挂上,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全国防指的防治组。
这个由卫生部主导的小组,是整个防指的核心部门。
原则上,其他所有小组的工作,都是为了配合防治组。
因此,刘清明这个负责协调和调度的专员,比起以前在指导小组的后勤部,有了天差地别的发挥空间。
但他牢记林峥的教诲。
平台更大,行事就要更加小心。
因为会有更多的眼睛,在暗中盯着你的一举一动。
早上九点整,他坐上了卫生部派来的大巴车,前往总院一附院。
同车的,是卫生部的专家小组。
这些人,无一不是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顶尖专家,其中好几位还是院士头衔,在医学界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刘清明看着车里这些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其中好几张面孔,他前世在电视上见过无数次。
从这一次,到二十年后那场席卷全球的更大危机,他们始终奋战在第一线,用自己的学识和生命,为这个国家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卫生安全长城。
车上的气氛有些沉闷,专家们都在闭目养神,或是低头翻阅着手里的资料。
当他们得知,负责专家组与各单位联络协调工作的,是眼前这个过分年轻的刘清明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了一丝好奇。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的老专家主动开口。
“小刘同志,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报告李院士,我之前在地方工作,后来借调到体改办。”刘清明回答得不卑不亢。
李院士点点头,没再多问。
体改办和传染病防治,八竿子打不着。
在他看来,这大概又是一个被安排进来镀金的年轻人。
刘清明看出了对方的想法,却没有解释。
他知道,任何解释在此刻都是苍白的,只有拿出实际行动,才能赢得这些国之栋梁的尊重。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探讨的口吻说。
“各位专家,我在来之前,看了一些关于这次疫情的简报。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院士抬了抬眼皮,示意他继续。
“我注意到,目前我们对病毒传播途径的界定,主要还是集中在飞沫和接触传播上。”
“但是,从临海省那边反馈回来的几例特殊病例来看,患者并没有明确的接触史,发病却异常迅速,而且肺部感染的特征非常明显。”
“我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病毒除了飞沫传播,还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气溶胶传播?”
这个词一出,车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专家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刘清明的身上。
在当时,这个概念还非常前沿,只在极少数的学术论文中被提及,远没有成为共识。
刘清明抛出这个观点,无异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李院士的表情严肃起来。“小刘同志,你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吗?”
“依据谈不上。”刘清明很谦虚,“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猜测。如果存在气溶胶传播,那意味着病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更长的时间,传播距离也更远。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些封闭和半封闭空间内,会出现聚集性爆发。”
“这也意味着,我们现有的很多防护标准,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和提高了。”
刘清明的话,让在场的专家们陷入了沉思。
这些见解,其实很多都出自他们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后的研究成果。
刘清明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拿着人家未来的研究成果,来和人家本人交流。
这种感觉,实在有些无耻。
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李院士看着刘清明,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和认可。
“小刘同志,你的这个思路很有价值。我们会把这个可能性,作为接下来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一句话,证明了刘清明已经用自己的“远见”,敲开了与这些顶级专家有效沟通的大门。
他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联络员,而是真正能参与到讨论中,并提供有价值思路的“自己人”。
这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大巴车缓缓驶入医院。
和昨天苏清璇来时一样,越是靠近核心病区,气氛就越是凝重。
刘清明跟着专家组,在专门的更衣室里,换上了全套的防护服。
当厚重的白色防护服将自己从头到脚包裹起来,戴上护目镜和两层口罩的那一刻,他才第一次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