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初步接触、前路不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27章初步接触、前路不明(第1/2页)
    欧洲的疫情并不算严重。
    德国虽然也发现了少数几例,但症状反应普遍比华夏要轻得多,社会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街上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停工停课。
    但王坚的心情,却无法因此而感到轻松。
    岛内的疫情同样在蔓延,确诊和死亡病例的数字每天都在攀升。
    他很担心远在故乡的家人、朋友,还有积架公司的那些同事们。
    这种挥之不去的忧虑,让他有些分神。
    从去年开始,他就像一个孤独的传教士,带着自己呕心沥血研发出的新技术,奔波于东亚和欧美之间。
    他拜访过大大小小几十家公司,得到的反馈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芯片工艺,从来都是巨烧钱的行当。
    一项新技术的投入,动辄以十亿美金计算,这不是一般的小国家能够支撑得起的。
    他们最先寻找的合作方,是日本的行业龙头尼康。
    可对方的反应却异常保守。
    尼康的高层认为,现有的干式光刻技术路线虽然也遇到了瓶颈,但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只要继续往里砸钱,总有突破的一天。
    如果现在更换技术路线,重新投入的研发资金是个无底洞,之前投入的巨大成本,就成了沉没成本。
    这笔账,怎么算?
    万一新的路线走不通,这个损失谁来承担?
    在反复的患得患失之间,尼康最终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拒绝了积架公司的合作提议。
    无奈之下,王坚只能被公司派往欧洲,在法、德、荷、意等老牌工业强国里,寻找新的机会。
    一开始,他们并没有考虑过阿斯麦公司。
    此时的阿斯麦,刚刚经历了上一轮经济危机的洗礼,公司利润暴跌了百分之四十,资金链紧张,甚至正在考虑裁员减产来度过难关。
    公司的主要股东们,对于投入巨资研发一项前景不明的新技术,充满了疑虑。
    但除了阿斯麦,欧洲其他的光学巨头,也都有着和尼康公司相同的顾虑。
    王坚在几个国家之间来回奔波了大半年,得到的都是礼貌而坚决的婉拒。
    就在他无可奈何的时候,阿斯麦公司却反常地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
    原因很简单。
    他们不想再跟在日本人的屁股后面吃灰了。
    他们渴望通过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如果新技术的最终效果不理想,这笔巨额的投入,很可能会成为压垮他们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对于已经没有太多选择的积架公司而言,阿斯麦是他们目前唯一能抓住的稻草。
    双方从二月份开始接触,一直谈到三月。
    横亘在合作面前最大的障碍,还是资金。
    阿斯麦公司直到后来成长为全球霸主,都没有彻底摆脱研发资金不足的困扰。
    光刻机的市场规模是有限的,为了摊平成本,每一台设备都必须保证足够的利润率。
    而高昂的售价,反过来又限制了市场的规模。
    最终,这个行业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赢家通吃的垄断局面。
    王坚此刻所在的奥伯科亨,是德国一座典型的小城。
    这里人口不过万余,却因为一家公司的存在而闻名于世。
    卡尔.蔡司。
    这家公司最出名的产品,就是它无与伦比的光学镜头。
    从高端照相机、精密显微镜,再到军用的瞄准镜,蔡司代表着光学领域的最高水准。
    而光刻机中最为核心、最为昂贵的组件,恰恰就是光学镜头系统。
    因此,蔡司也是阿斯麦公司最重要、最无可替代的合作伙伴。
    王坚利用自己曾在IBM工作二十二年的资历,以及在微影技术领域积攒下的声望和人脉,终于说动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作者。
    为了表示诚意,也为了坚定彼此的信心,阿斯麦公司的总裁布林克先生,亲自从荷兰赶到了奥伯科亨。
    同行的,还有蔡司半导体部门的技术总监,卡尔.林顿。
    三个人,在这座小城郊外的一栋乡间别墅里,闭门谈了两天。
    “先生们,请看这里。”
    王坚站在一块巨大的白板前,用马克笔画出一个复杂的结构图。
    “与目前主流的干式法相比,浸没式技术的核心,就是用液体取代空气作为镜头和晶圆之间的介质。”
    他指着图上的一点。
    “仅仅是这一个改变,就可以轻易突破157纳米的物理极限,从而推动摩尔定律,继续向前迈进。”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激情和自信,那是一个技术人员对自己毕生心血最纯粹的热爱。
    这是一个无比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