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历史拐弯、前路莫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她顿了顿,补充道:“这不只是资金量的问题,更关键的是,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大的产能需求。多建一个厂,就是多一份亏损。”
    “万一呢?”刘清明轻轻地反问。
    这句反问,让于惠娴陷入了沉默。
    她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没有跟上刘清明的思路。
    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刘主任,”于惠娴的语气变得有些微妙,“你是不是……有什么别的目的?”
    “于总果然是聪明人。”刘清明赞了一句。
    “于总,你知道光刻机吗?”
    “当然。”于惠娴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生产芯片的核心设备,积架公司的主要生产线上,就要用到这个。”
    这个答案,在刘清明的预料之中。
    他前世毕竟在IT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对整个产业链的认知,远超常人。
    2003年,这是IT产业,尤其是芯片制造业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
    就是这一年,岛内的积架公司发明了一种名为“浸没式光刻”的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2章历史拐弯、前路莫测(第2/2页)
    这项技术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
    它直接决定了下一代关键芯片制造设备,也就是光刻机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2003年,就是浸没式光刻机的诞生元年。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一家原本并不算突出的荷兰公司——阿斯梅尔(ASML),开始了它的传奇起飞之路。
    刘清明记得很清楚,此时此刻的阿斯梅尔,应该还没有造出他们的第一台浸没式光刻机。
    而掌握这项核心技术的岛内工程师王坚,正在欧洲各大光刻机厂商之间奔走,试图推销自己的技术。
    最终,是阿斯梅尔抓住了这个机会,与王坚达成了合作。
    这一步棋,直接将当时雄霸光刻机市场的日本巨头,尼康和佳能,打得溃不成军,最终黯然退出了顶级光刻机市场的争夺。
    阿斯梅尔,则一步步走上了全球霸主的宝座。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半导体制造的摩尔定律,在这项技术的加持下,又延续了将近二十年。
    而这,也成了日后华夏高端制造业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直到刘清明重生的那一年,国产光刻机在顶级制程上,依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重活一世,再次站到这个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刘清明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冲动。
    他或许改变不了历史的大势,但如果能在这个节点上,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也足以让他感到慰藉。
    当然,这些深层次的想法,他不可能对黄文儒和于惠娴和盘托出。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究竟要怎么做,他心里也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还需要听听行家的看法。
    因为这件事属于国家层面的博弈,不是哪个省哪个公司可以单独面对的。
    哪怕有自己这个先知,也要人家相信啊。
    “那于总知道,积架公司主要使用哪家公司的光刻机产品吗?”刘清明继续问道。
    “这个……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于惠娴这次有些迟疑,“我只负责公司的运营和投资,对具体的技术设备细节了解不多。似乎……是日本的公司?”
    “对,尼康公司。”刘清明肯定了她的猜测。
    “目前,尼康公司和荷兰的阿斯梅尔公司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据说,尼康正在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向积架公司施加压力,阻止他们与其他公司合作。”
    “这事,我希望于总能帮我打听一下,越详细越好。”
    于惠娴更糊涂了。
    “刘主任,这跟我们云州,跟我们的工业园,又有什么关系呢?”
    “光刻机是信息产业的母机,是我们所有IT企业发展的基石。”刘清明的声音沉静下来,“多了解一下,总没有坏处吧。”
    于惠娴虽然还是不理解刘清明的真正意图,但她没有再追问下去。
    她只是一个商人,鸿飞科技和积架公司分属不同的赛道,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帮刘清明打听一些行业消息,不过是举手之劳。
    这个人情,可以卖。
    “好的,刘主任,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她爽快地答应下来。
    办公室里,黄文儒听着两人的对话,一直没有插话。
    从全产业链,到积架公司,再到光刻机,尼康,阿斯梅尔……
    这些名词,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他感觉自己仿佛抓住了一些什么,但仔细一想,又是一片迷雾。
    他终于忍不住了。
    “小刘,你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你说的那个政绩,到底是什么?”
    电话那头的刘清明笑了。
    “黄书记,我现在工作的单位,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机械装备处。”
    黄文儒的心,猛地一跳。
    这个单位,这个处室,对于他这个地方一把手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了。
    那是真正掌握着国家产业布局规划和项目审批大权的核心部门。
    是所有地方干部眼中“跑部钱进”的热门单位。
    现在,有这么一个“自己人”在上面,如果不干点什么,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我想,”刘清明的声音不疾不徐,“我们清江省,或许可以对高端IT制造业,尤其是它的上游设备制造业,表现出一些兴趣。”
    “当然,现在一切都还处于前期的调研阶段。”
    “黄书记,如果您也有兴趣,不妨组织一下省内和市里的相关专家,对这个方向进行一次深入的论证,看看我们清江,到底有没有搞头。”
    黄文儒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终于明白了。
    刘清明这是在给他牵线搭桥,指明方向!
    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
    如果云州,甚至清江省,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在国家下一轮的产业布局中,抢占一个关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名额……
    那将是何等巨大的政绩!
    这比单纯拉来几个亿的投资,意义要深远得多!
    “有搞头!怎么会没搞头!”
    黄文儒的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兴奋,他几乎要从椅子上站起来。
    “小刘,你这个信息太重要了!太及时了!”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于惠娴,又看了一眼桌上的那份可行性报告。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形。
    他对着手机说道:“小刘,你放心,我马上就组织人手,成立一个专门的课题组,就以鸿飞科技的全产业链基地为蓝本,进行深入研究!”
    刘清明笑了笑:“要快,时间很重要。”
    黄文儒有个错觉,手机对面的。
    不是自己了解的那个年轻人。
    而是某个部委的一把手。
    在下达着指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