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老支书匆忙赶到李复兴家,但李复兴却没在家。
他赶忙问李老爷子:“叔,复兴人呢?您知道去哪了不?”
李老爷子抽了口烟,说道:“复兴跑去钓鱼了,真不知道这东西有啥意思,现在基本上天天都去。”
老支书听到这话,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先前李复兴在家待着,李老爷子会经常让他出去转转,眼下倒是天天出去了,李老爷子又说他天天不着家,真是难伺候。
老支书也没多说什么,与李老爷子寒暄几句后,就跑去河边找李复兴了。
来到河边,老支书隔着老远就看到全神贯注的李复兴。
“复兴,怎么这么惬意?”老支书笑着开口。
李复兴听见有人说话,回头一看,见居然是老支书,心中不免疑惑,开口问道:“支书,您怎么突然来找我了?”
他不知道老支书是特地来找自己,还是正好路过。
要是特地来找自己,八成是有事需要自己帮忙。
老支书找了块石头坐下,这才开口问道:“复兴,咱们村生产的饲料眼下没了销路,根本卖不出去,都堆放在仓库里,你有没有法子帮忙把销路打开?”
李复兴听到这话,心中咯噔一下。
他本来觉得可能是原材料或者生产方面的事,但没想到会是销路断了。
他认真想了想,觉得老支书的话有些道理。
单凭李家庄的养鸡场,是消耗不了多少饲料的。
可这么一时半会儿的功夫,李复兴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来,只得说道:“支书,这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你不如跟我一块钓钓鱼,指不定就能有灵感了。”
老支书没法子,加上他自己也想试试,就接过了李复兴递过来的鱼竿。
这鱼竿是李复兴留着备用的,手感比不上他常用的,可也够了。
老支书拿着鱼竿,不禁长叹了一口气。
饲料没了销路这件事跟一块大石头一样堵在他胸口,让他有些喘不过气。
李复兴看出老支书心中的担忧,劝解道:“支书,不要着急,凡事都有解决办法,眼下咱们要做的,就是先钓鱼。”
他说着拿捏了一团鱼饵,挂在鱼钩上,说道:“鱼饵要捏的紧一点,不过也得掌握好力度,不能让鱼咬不住。”
老支书学着李复兴的样子,但手上的力度仍旧有些把握不好,捏出来的鱼饵有些松散。
李复兴说道:“别急支书,头一次弄都会出现毛病,咱们多来几回就是了。”
又试了几次,老支书才总算是把鱼饵给挂好。
随后,李复兴又教了老支书该如何抛竿。
他从马扎上起身,一边示范一边说道:“支书,往外抛竿的时候,要注意力道,要跟我一样,轻轻往后拉一下,接着快速抛出去。”
老支书依样画葫芦,但因为用力太大,险些把腰给扭了。
他笑着说道:“这钓鱼看来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
李复兴安慰几句,接着又耐心带着老支书试了几次,老支书才算是成功把鱼钩给抛了出去。
两人随后就这么静静坐着,等鱼上钩。
没过多久,李复兴的浮漂就动了,他快速出手,一下就拉出来了一条鲤鱼。
李复兴把鱼扔进水桶中,笑着说道:“支书,这不就钓到鱼了?你不要着急,得有耐心,保不准很快也能钓上来了。”
老支书点头,但很快就急了起来。
他的视线在自己的浮漂与李复兴桶里的鱼上来回切换,同时嘀咕道:“这么久了,怎么一条鱼都没有啊?”
李复兴见状,无奈摇了摇头,说道:“支书,钓鱼要的就是耐心,您心里越急,那鱼就越不会咬钩,您现在啥都别干,开始闭目养神,让自己的心情慢下来。”
老支书听到这话,缓缓闭上眼睛,试着让自己的心情平缓下来。
随着时间流逝,老支书的心情也逐渐慢了下来,他觉得自己心中的烦恼居然变得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了。
他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到周围优美的风景上,不再局限在河里的浮漂上。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支书的浮漂忽然动了。
他心中一动,正要提竿之时,想起了李复兴说过的话,得等着浮漂往下沉的时候,再把鱼竿提上来。
他深吸一口气,耐着性子等待起来。
没过多久,浮漂就往下沉了一下,老支书这才猛地把鱼竿给提了上来。
虽然钓上来的鱼并大,可老支书仍旧满脸笑意。
他拿着鱼说道:“复兴,我钓上鱼来了!”
李复兴笑道:“看吧支书,耐下心来,是一定会有收获的。”
他与老支书在河边钓了三个多小时的鱼,心情变得极为舒畅。
忽然,李复兴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下从马扎上蹦了起来。
这吓得坐在一旁的老支书哆嗦了一下,他捋了捋自己的胸口,笑着说道:“复兴,你得注意照顾一下老年人啊,刚刚这一下,差点把我魂儿给吓没了。”
李复兴回过神来,赶忙说道:“实在抱歉啊支书,刚才一下想出来了个法子,太激动了。”
老支书听到这话,心中一动,感觉李复兴应该是想出来解决饲料的法子,立马问道:“复兴,快说说想出来的啥法子?”
他彻底把李复兴刚才吓了他他一跳的事给抛到了脑后。
反倒是李复兴被老支书突然的举动给吓了一跳。
李复兴开口道:“支书,咱们虽然没了公社这个大客户,可咱们周围却有不少村子在搞养殖,可以出给他们啊,反正咱们产量也不算高,用不了几个村子就能帮咱们给消化掉。”
老支书听到这话,立马变得喜笑颜开:“复兴,这法子好!我现在要怎么做?”
李复兴寻思了一下,说道:“支书,你去把周围几个村的支书或者村长都请来,其他的我来做。”
他心中已经盘算好了,想着让赵家庄的赵村长给他们当一次托,从而更好的把销路给打开。
后世中,这种卖东西的托是非常常见的,各行各业都有托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