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解决夹生问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与此同时,一些尖锐的批评和中肯的建议也随之而来。
    例如,一位国外的餐厅主厨就坦言,对于商用厨房来说,这款机器的容量显得捉襟见肘。
    而另一位体验者则指出,在烹炸一些比较厚的肉块时,常常出现外焦内生的情况,火候很难一次性掌握。
    商务部的工作人员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宝贵信息整理归档,第一时间便送回了轧钢厂的科研室。
    收到这份沉甸甸的反馈报告,科研室立刻召集了全体成员开会。
    李复兴审视着报告上的每一条意见,表情严肃的道:“同志们,这些批评和建议是真正的金玉良言,是我们把产品打磨到极致的路线图。赞美的话让我们高兴,但问题才能让我们进步。”
    负责烹饪工艺研究的张湘眉头紧锁,率先开口:“肉类内部不熟的问题,根源在于热风的穿透力不足,循环路径存在死角,导致热量分布不均。”
    李复兴重重地点了点头:“没错。风道必须重新设计,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增加辅助加热元件,确保热量能全方位地渗透到食材的每一个角落。”
    针对容量问题,负责机械结构的钱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开发不同的产品线,用差异化来满足不同客户。比如,推出小巧的家庭版和肚量更大的商用版,商用版的内部结构还要特别加固,以应对高强度的连续作业。”
    这些提议立刻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整个团队的斗志被重新点燃,迅速投入到新一轮的技术攻坚战中。
    优化热风循环系统成了李复兴团队的头号课题。
    他们一头扎进科研室,白板上很快画满了各种颜色的线条和符号,勾勒出炸锅内部的各种结构设想。
    从加热管的安放位置,到风扇的转速和角度,再到风道的曲率和走向,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在显微镜下反复论证。
    李复兴指着图纸上一条笔直的风道线条分析道:“目前的设计太直接了,热风就像一阵穿堂风,吹过去了事,无法在腔体内形成有效的热量涡流,尤其是在食物堆叠的区域。”
    团队成员们也纷纷献计。专攻流体力学的孙宁盯着复杂的草图,忽然灵光一闪:“既然要让气流卷起来,我们何不把风道从直线型改成螺旋型?让热风在吹出的一瞬间就自带旋转,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更复杂、更充分的湍流,这样热交换效率不就上去了吗?”
    李复兴的灵感瞬间被点燃,他抓过笔在设计图上迅速勾勒出一个螺旋形风道的轮廓,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地分析道:“这个思路有戏。螺旋结构能强制热风在腔体内走更长的路,从而延长和食材的接触。但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把控好风速与风压,否则就可能得不偿失,影响整体加热效能。”
    此后的数日,整个团队都泡在了实验室里,夜以继日。
    他们打造了多个风道形态各异的空气炸锅原型机,并动用了专业的风洞测试台,用以模拟腔体内部的热气流动态。
    每一次测试,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锁定在仪器的读数上,并仔细辨别风道中烟雾的飘散轨迹,借此评估热风的循环效率。
    在一次实验中,那个备受期待的螺旋风道模型虽然确实改善了热风的分布均匀度,但测试品边缘区域依旧出现了焦糊的迹象。
    负责数据解读的刘全紧锁眉头,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说:“只改变风道形态还不够,数据表明,我们必须同步调整风扇的转速和出风角度,让气流的速率和方向能精准匹配食材的受热需求。”
    于是,新一轮的攻关转向了风扇的优化。
    团队设计出一套转速和角度均可调控的风扇模块,将其装配到原型机上,再次投入测试。李复兴亲自上阵,一遍遍地微调着风扇参数,一边密切注视着食材的受热变化。
    在经历了数十次枯燥的重复与尝试后,他们总算锁定了一组近乎完美的风扇参数:风扇以一个特定的速率旋转,同时扇叶微微上扬,这样一来,吹出的热风不仅能均匀地覆盖食材表面,更能有效穿透其较厚的中心部位。
    然而,李复兴追求的是极致。
    他想到,烹饪千变万化的食材,对热风的要求也必然是动态变化的。
    为了达成更智能的精准温控,团队决定在炸锅内部署多个温度探头。
    这些探头将实时回传食材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交由一个智能控制中枢进行分析,再由系统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以及风道内的阀门开合,从而动态地改变热风的强度与流向。
    历经无数次的调试与改良,这套全新的智能热风循环系统终于宣告诞生。
    当团队将一块厚实的牛排放入最终版的样机中时,现场所有人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机器启动,热风在腔体内沿着预设的精密路径高速循环。
    片刻之后,李复兴打开炸锅,取出牛排。
    随着刀锋划过,牛排的横截面展现在众人眼前——内部是均匀柔嫩的粉红色,肉汁丰沛,熟度恰到好处。
    实验室里瞬间爆发出激动的欢呼声,他们深知,凭借着不懈的钻研,那个困扰业界的“肉类夹生”难题,终于被他们彻底攻克了。
    在核心的热风循环技术取得突破后,负责结构工程的钱明及其团队也进入了紧张的设计阶段,他们的任务是开发出不同规格的空气炸锅产品线。
    针对家庭与商业两种截然不同的使用场景,他们对炸锅的内部构造和外部尺寸进行了重新规划。
    家用版在确保机身小巧的同时,添加了可折叠提手等一系列人性化细节,方便日常收纳。
    而商用版则大幅提升了容量,选用了更为坚固耐磨的材质,并对内部结构做了加固处理,以确保其能胜任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