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虽然陈贵妃并不接受,但周帝姬淳还是召见陈家兄弟,右相陈如海,大将军陈如岳,商议废后废立储君之事。
立陈如歌为后,不单是希望自己宠爱的女人成为皇后,了却自己的遗憾,最重要还是要抬高三公主身份。姬淳找了不少看相和方士,以检查学业为名对太子和三公主进行暗中观察。
最终得出结论,太子虽可为帝,但一统天下还需要靠三公主来完成,更是一致认为“三公主才气王气胜太子十倍。”
再加上此前望气大家,宗室长者高平王姬?认为三公主:王气傍身,甚至超过太宗圣德皇后,乃生平所见第一人。
这更坚定了姬淳的想法,如果实现一统天下的不是天子,那必然会引发权力纷争,只有率军一统天下之人和天子是同一人才可避免。
但陈家兄弟之间对此却出现分歧。大将军陈如岳对三公主颇为欣赏,“昔日圣德皇后能称帝,并且规范大周典章制度,才有今日之强盛,也说明女子亦能当皇帝。如今三公主虽然年纪还小,但天纵英才,才学出众,对兵法政事看法,也完全不输于朝中大臣,假以时日,必将成为自圣德皇后之后又一女帝。”
右相陈如海则颇有顾虑:“陛下,太子作为储君已有10年,并且在太师、左相沈仲教导下,并无过失,颇有储君风范,也深受朝中诸位大臣认可。臣恐朝中大臣都会反对,如此一来,则矛头直指陈贵妃母女。”陈如海显然担心这会让他们陈家成为众矢之的。
“朕是为我大周江山考虑,如能实现天下一统,又能避免同室操戈。不然朕担心,太子和三公主,不能相容。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太子是有帝王之相,但三公主王气又更甚于太子,这才是朕最为担心的。”
姬淳希望陈家兄弟能与他一起,助三公主登上储君之位。同时他也要测试太子对其母后被废的态度,太子的反应和应对将决定他的储君之位。
该来的终于要来了,陛下意欲废吴皇后,改立陈贵妃为后的消息已经传的满城风雨。朝中已有一小部分大臣响应陛下的意见,认为陈贵妃执掌后宫多年,完全配得上皇后之位。
同时陛下意欲废自己太子之位而欲立三公主为储君的消息也已经传到姬清山的耳中。
自己重生以来,那么多年的努力和隐忍,终究还是难免要迎来这一关的考验。
如今已经是万丰28年了,按前世,父皇年底就会驾崩,只要过了这关,他就能再度登基为帝,也可以去改变自己前世的宿命。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同时他也要维护母后的皇后之位。
“太子殿下,这恐怕是陛下对太子的考验啊。”太师,左相沈仲道。
“老师,此话怎讲。”姬清山跪地拜道:“学生还有母后之命皆关乎于此,请老师救清山一命。”
“太子殿下,赶快请起,折煞老臣了。”
沈仲慌忙扶起太子,身为两朝元老的他,在他看来太子各方面都能胜任储君之位,必将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帝王。
沈仲也曾多次见过三公主,虽然也惊讶于三公主的聪慧和与生俱来的王气傍身,但太子也不差,最重要的是太子已经23岁,三公主再怎么聪慧,也就8岁多的女童,还是女子之身,岂能成为储君。
至于皇后的废立,陈贵妃确实有母仪天下的资格,掌管后宫,后宫众人也皆称善。
但皇后之位关乎太子储君地位,一旦太子生母不是皇后,那就非嫡长子,当年太宗和废太子的宫变,就是因此产生,造成父子相残的悲剧。那么为了保太子,那么也得保护皇后。
“太子殿下,老臣以为陛下最焦虑的莫过于深怕百年之后没人照顾好陈妃母女,担心她们的处境。只要太子能化解陛下顾虑,或者是能让陛下和陈贵妃相信,太子一旦登基后能保障陈贵妃和两位小公主生活和待遇和如今并无差别,让她们不受委屈和伤害。臣不相信陛下是真会要立一女童为皇储,此外老臣也会联络朝中诸位大臣,劝说陛下不要轻易废后。”
沈仲和太子以及身边的幕僚陆诚等人都认为要保太子,必先保吴皇后。吴皇后虽说在后宫存在感不高,但也没啥过错。虽说朝中大臣对陈贵妃母女印象都不错,但废长立幼,尤其是废成年的太子,立一女童为储君,这实在是闻所未闻。
即便三公主再怎么的如何出众,谶语说的如何如何,哪怕太宗圣德皇后也曾称帝,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圣德皇后最后还政于其子,这大周依然是姬氏江山,那么谁来继承三公主?
如果是三公主和他人的孩子,那这江山还是姬氏的吗?如果三公主继承者是其的侄子,那么三公主顶多就是一个摄政,也无须给予储君之位。
更何况朝中众臣眼里,太子殿下仪表堂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处理政务能力已有帝王风度,甚至众人认为陛下登基早年也不过如此。
这当然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