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吸收前辈的经验才能抵御风暴。”
教室后排的林晓晓举起手,她模拟法庭上扮演的证人角色曾被紫光干扰过意识。“金老师,”女孩的声音发颤,“如果校友里有坏人怎么办?比如星轨科技的前员工。”这句话让全班陷入沉默,金戈看见窗外的海雾中,有架直升机正低空掠过,机身上的星轨科技标志在雾中若隐若现。
放学时父亲又发来信息,附带一张旧照片:母亲站在HL-001实验室门口,身边站着年轻的吕玉明和崔丽,三人胸前都别着紫茎胸针。照片背面的“守护者”三个字下面,用铅笔淡淡描着Ω符号。金戈盯着照片背景里的金属门牌,忽然发现门牌右侧有串数字:31。
他冲出教学楼时,牟咖正推着清洁车经过,电子镣铐的琥珀光在暮色中明明灭灭。清洁车底部露出半截紫色藤蔓,叶片上的纹路竟与母亲日记里画的“第三滴血”图案完全一致。金戈想叫住他,却看见牟咖突然对着玻璃窗比了个口型,雾气在玻璃上凝结成三个字:找张牟。
(五)刑警哥哥的卷宗与星轨科技的密道
张牟的刑警队办公室弥漫着烟味,桌上摊开的卷宗里夹着滨海镇旧厂区的卫星地图。“上个月有渔民在厂区附近捞到台碎掉的服务器,硬盘里全是基因测序数据,”哥哥推过来袋证物袋,里面的金属碎片刻着“HL-001-31”,“技术科说这玩意儿用的是星轨科技五年前淘汰的加密技术。”
金戈的目光落在地图上厂区的地下结构图,某处标记着“废弃电梯井”的区域,竟与张昊追踪到的数据流终点重合。他忽然想起母亲全息影像里的最后一句话:“他们在意识海里种树,用法律当养料,而你是第31个……”话音未落便被紫雾吞没。张牟递来杯热茶,搪瓷杯上印着“厦夂一中建校五十周年”——那是母亲当年发的纪念品。
“王强的智创科技三个月前租下了厂区隔壁的仓库,”张牟用红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但他的公司账户上周收到笔匿名汇款,来源是境外的‘生物伦理研究基金会’。”窗外的警笛声由远及近,金戈忽然想起黄琳说的栀子花茶——那茶的产地标签上印着“滨海镇园艺合作社”,与崔丽采购紫茎样本的供应商同名。
离开刑警队时,海边的雾突然散了片刻,金戈看见星轨科技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用激光打出的广告正在闪烁:意识数据化,让记忆永不褪色。广告语下方,那个巨大的Ω符号在夜空中缓缓旋转,像只俯瞰人间的眼睛。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玻璃碎片,指尖的刺痛感不知何时已变成麻痒,碎片边缘映出的自己,瞳孔里竟也泛起了淡淡的紫光。
(六)晨光中的椰子树与胸针的脉动
峰会当天的晨光带着咸腥味,椰子树的影子在红毯上摇晃如钟摆。金戈替黄琳别上志愿者徽章时,发现她西装内袋藏着支录音笔——那是张牟给的警用设备,专门用来捕捉次声波。“王强凌晨三点给我发信息,说要送份‘特殊贺礼’,”她的拇指摩挲着笔身,“吕玉明老师刚说崔丽的胸针昨晚发出过31次高频脉冲。”
校门口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校友名单,当“王强”的名字出现时,屏幕突然闪了下雪花。张昊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过来,刘海被汗水粘在额角:“数据库后台被植入了蠕虫病毒,正在篡改1999届校友的联系方式!”少年掀开电脑后盖,露出里面缠着的紫茎藤蔓——那是上次模拟法庭后,他从碎片里找到的活体组织,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蠕动。
金戈望向行政楼三楼,崔丽的办公室窗帘紧闭。昨天傍晚他曾看见她抱着个礼盒走进电梯,礼盒包装纸上印着的紫茎花纹,与母亲日记里的“第三滴血”图案如出一辙。当校长的致辞在礼堂响起时,他注意到前排就座的张海法官,正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反复画着Ω符号。
(七)分论坛的麦克风与暗网实验室
“法律与科技前沿”分论坛的环形会议桌旁,智创科技的赵总正在展示“意识沉浸式学习系统”的脑波图。“我们的算法能精准定位记忆痛点,”他指着屏幕上的紫色曲线,“就像用手术刀切除不愉快的回忆。”金戈注意到王强坐在他右侧,袖口露出的腕表表盘上,数字“3”和“1”被涂成了紫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章(中):校友网络连接过去与未来(第2/2页)
张昊的提问让全场安静:“如果系统误删了用户的法律知识记忆,责任由谁承担?”王强突然接过话筒,西装袖口的紫茎袖扣在灯光下折射出诡异的光:“所以需要‘第三方观测者’,”他的目光扫过金戈,“比如像金老师这样兼具法律与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士,定期对系统进行‘伦理校准’。”
这句话让金戈后颈的汗毛竖起。他想起牟咖的低语,想起母亲全息影像里的“观测者”。当洪龙白客谈到暗网追踪技术时,王强突然咳嗽起来,口袋里掉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