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而且在新闻中,李松还看到了中东那边的战争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现在谁都没想到两伊战争能够打那么久。
而且李松看到伊拉克这个时候也有核反应堆。
而李松的记忆里面,伊拉克好像没有这个东西。
这个时候李松就明白了,两伊战争为什么能打这么久。
应该就是与核反应堆有关系。
因为没有超级大国的支持,谁要搞核反应堆的话,那就会面临着各种麻烦。
其实蘑菇蛋这些玩意儿,除开前面有的,后面其他人拥有的都是五个长老散出去的。
没有五个长老任何一个支持的,其他人很难完成。
“这玩意儿危险了!”
“就是不知道多久炸的!”
“应该是阿美在中东的白手套炸的!”李松当然知道阿美在中东安插了一颗钉子。
这颗钉子,把他周围的国家锤了一个遍。
历史上他周围国家一起围攻他,都没把他打败。
主要就是背后有阿美支持。
其实放一颗钉子在这儿,符合很多人的利益。
再说阿美只是出装备,又不需要阿美大兵亲自上阵。
后面这颗钉子做大做强,占据了很大的地盘。
第二天李松刚刚起来,就听到了天上小飞机的声音。
熊猫飞机在宝马汽车厂制造结束之后会进行测试。
会进行一百小时的飞行测试。
当然这些飞机只能在一定的高度一定的范围之内飞行。
所以宝马汽车厂又多了一批飞行员。
其实国内现在飞行员的数量远远大于飞机的数量。
这些飞行员飞这些小飞机完全没问题。
李松吃了早饭之后就来到了宝马汽车厂。
宝马汽车厂熊猫飞机制造车间旁边,铺设了一条沥青跑道。
当然这种跑道只能起降这种小飞机。
而在一边的仓库里面,已经打包了五十多架小飞机。
一旦阿美那边通过安全认证,那么这些飞机就会直接装船。
现在小飞机每天的产量只有二十架。
之所以这么低的产量,主要是因为前期订单数量不明。
虽然说李松有很大把握,阿美那边不会禁止这种小飞机。
但是在没有结果之前,都要做两手准备。
如果阿美那边禁止这种飞机,或者说不颁发安全认证。
那么李松就把制造的这些飞机全部捐给内地。
现在的产量等于说是在培训人员。
磨刀不误砍柴工。
现在把人员培训出来,等到阿美那边有结果的时候再开一条生产线!
等到小飞机的订单高峰期过后,就用小飞机的这种发动机来制造游艇。
这种发动机用来制造中小型游艇完全没问题。
李松先在熊猫飞机生产车间溜达了一圈。
然后又来到了面包车生产车间。
面包车还是用的宝马品牌。
现在面包车两个生产车间,一个是1.2L六座,一个是1.5L九座!
面包车李松也配备了主驾,还有副驾的气囊。
还配备了电动车窗以及冷暖空调!
另外座椅李松还是选择了真皮座椅。
李松之所以把面包车的配置做得这样好。
主要是现在面包车都是体制内用的。
而且李松也不想面包车,被人认为廉价产品。
再说李松用这些东西也可以拉动国内的gdp。
李松可以采用布座椅。
但是采用真皮座椅之后,就会让国内的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提高。
从而让更多的畜牧养殖户从中受益。
面包车现在有白色,红色两种颜色选择。
“李先生,不好意思,有点事情出差去了,今天刚刚回来。”李松刚刚试驾了一辆面包车回来,就看到了马胜利。
“马先生客气了。”李松不知道马胜利有什么事情也没问,反正对方要说的就会说。
“唉!”
“前两天去了京都一趟!”
“主要就是为了面包车的销售!”
“现在全国各地对于车辆的需求太庞大了。”
“各个部门报上来的需求数量多达几十万辆。”
“各地科委的服务公司都嗷嗷叫的要汽车。”
“所以我们科委开了一个内部协调会。”马胜利开口解释。
“面包车技术可以授权给国内的厂家。”李松知道现阶段国内对于车辆的需求很大。
“谢谢李先生。”
“不知道李先生是愿意合资还是愿意技术授权?”马胜利跟李松两个人离开了试车场。
一边走马胜利一边问道。
“技术授权吧,一辆车咱们收多少费就可以了。”
“这些资金会投入到汽车的后续研发中。”
“宝马汽车公司会成立一个自己的研究院,用来继续研究汽车!”
“另外下一步就是生产1.5,2.0的轿车。”
“伴随着改革开放,来内地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咱们领导用来公务接待的时候,还是要上档次的轿车!”
“后续我们还会开发一些专门的公务务接待用车。”
“等到技术成熟之后,也可以授权给其他厂。”李松根本就没打算吃独食。
因为吃独食不现实!
首先国内有这么大的需求量,另外自己吃独食的话,其他汽车厂会怎么想?
自己要是吃独食,其他汽车厂肯定会引进国外的技术。
当然现在严格的说起来,宝马汽车厂的技术也是国外来的。
李松这句话里面有几层意思,第一个就是宝马汽车厂已经在为领导考虑。
毕竟官场本来就分等级,如果大家都坐面包车。
那么怎么体现出来。
马胜利也听出了李松的言外之意点点头没说什么。
“上级部门很关心熊猫小飞机的订单情况!”
“如果李先生需要帮忙的话,尽管说!”马胜利又提到另外一个事情。
李松点点头:“上次尼克说已经四千多订单了!”
“不过现在内地这方面反而不好说什么。”
“我个人觉得问题不大,反正慢慢来吧,着急的又不是我们。”
“嗯!”马胜利对于飞机这个事情并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对于飞机在西方的一些流程。
“李先生,国内想建设晶圆制造厂,你觉得这个厂在什么地方合适?”马胜利又开口问道。
李松知道我国的第一家晶圆厂是从1980年东芝引进的三英寸的生产线。
这次因为自己的原因,还没来得及谈妥,自己就拿出了更先进的技术!
“我服从领导听指挥!”李松听到这话说出了一句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