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骂的最高境界就是对比,两个人同时在一件错误上,犯错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被骂的最高境界就是对比,两个人同时在一件错误上,犯错误(第2/2页)
那就要看看谁解决的好,谁解决的不好。
解决的好得到表扬。
解决的不好会得到成倍的批评和嘲讽。
红红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她抽噎着,仿佛要把所有的委屈和害怕都哭出来。
她的话,像一颗颗精准投掷的石子,在服装厂这群妇女的心湖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好孩子,别哭了别哭了,这事儿不怪你。”一位姓刘的营长媳妇搂住红红的肩膀,语气心疼又愤慨,“拿刀威胁人,这还得了?!这哪是孩子打闹,这是要犯错误啊!”
“就是!还骂王团长是……是那个词!王团长多好的人啊,带兵有方,对你们也好,瞧瞧把红红教得多懂事!”另一位李婶子接口道,她丈夫是贺建民手下的参谋。
“乔家……唉,以前觉得是老革命,家风应该正,没想到底下小辈成这样了?”有人小声嘀咕,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失望。
“上梁不正下梁歪呗!”不知道谁压低了声音说了一句,虽然马上被旁人用眼神制止,但这句话却像种子一样落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红红那句“万一外公又打我妈妈怎么办”的哭诉,此刻成了这句话最可怕的注脚。
对比一旦被点燃,就再也熄不灭了。
“看看人家王团长怎么教孩子的?红红当初犯了错,那是真心实意一家家去道歉,去教大家用碱水做玉米窝窝头!现在多好一孩子!”
“再看看乔家?孩子犯了这么大错,当妈的还护着,说是打闹?这是非不分啊!”
“可不是嘛!通报批评都只在学校,当初红红可是在整个大院里,还这么嚣张,还不是仗着乔军长的势?”
舆论的风向,在红红这场“本色演出”的催化下,以惊人的速度成型、发酵、并变得尖锐无比。
它不再仅仅是讨论孩子打架,而是迅速上升到了两个家庭、两种教育方式、甚至两位高级军官家庭作风人品的公开比较和审判。
王团长一家被塑造成了严于律己、教子有方、宽厚待人的正面典型。
而乔家则被钉在了纵容包庇、家风不正、仗势欺人的耻辱柱上。
红红听着周围婶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心里那股因为害怕而起的委屈慢慢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平静。
她好像真的有点明白,小瑾说的“对比”是什么意思了。
她抹了抹眼泪,小声说:“谢谢婶子们,我……我就是害怕,说出来好多了。我得去干活了,今天的任务还没完成呢。”
她这副受了委屈还不忘本职工作的懂事样子,又赢得了在场所有妇女的一致怜爱和赞叹。
其实就是红红心情不好的另一种发泄,她做女红的时候,可以忘记很多事。
“快去快去,好孩子,别多想了啊。”
“放心,咱们大院是讲道理的地方,歪风邪气长不了!”
红红点点头,坐回自己的位置,拿起针线,仿佛刚才那个痛哭流涕的女孩不是她。
只有微微发红的眼角还透露着一丝痕迹。
而关于乔家的议论,却像长了翅膀一样,从服装厂飞了出去,飞向食堂,飞向开水房,飞向每一个家属聚集的角落。
伴随着学校的正式通报,这股东风被彻底点燃,迅速形成了席卷整个大院的舆论风暴。
一天后,王小小慢悠悠地走回家属院时,敏锐地感觉到空气中的异样。
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看到她走来,眼神都有些微妙,带着同情,又带着一种“我们都知道了”的默契。
她听到了一些碎片化的词:“……动刀子……”、“……骂王八蛋……”、“……乔家那孩子……”、“……红红那孩子真可怜……”、“……王团长会教孩子……”
她知道,计划成功了。
甚至,超额完成了。
她走进家门,看见红红已经回来了,正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摘菜,眼睛还有点肿,但表情很平静。
花花在厨房忙着,军军还没回来。
红红抬起头,看到王小小,小声叫了句:“老大。”
王小小看着她,沉默了几秒,然后淡淡地说了一句:“眼睛肿了,用冷毛巾敷敷。今天我们吃鹿肉”
王小小没有追问,没有表扬,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但红红却从这平淡的语气里,奇异地接收到了一种认可。
她低下头,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一下,继续安静地摘菜。
王小小走进里屋,贺瑾正坐在炕桌前看书,见她进来,抬了抬眼。
“姐,风声起了,这波利息跑不掉了。”贺瑾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今天天气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