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白氏却不以为然:“现在咱们秀州府有宫大人,那可是个真心为民的好官。”她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你看他为了百姓在海边修城墙,连自己的乌纱帽都不要了。再说咱们县令陆大人也是个好官,能有什么大事?”
夜色渐深,院子里的灯笼在风中摇曳,投下摇摆不定的影子。陈老三看着父母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安。
第二天是大年初二。
按理说沈氏该带着丈夫儿子回娘家,可孩子被送去了学堂,她自己又受了一通气,更别提那条水道闹出的动静,陈老三也没心思陪她。
沈氏只好独自回了娘家。天气阴沉沉的,仿佛随时都会下雨。她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脚步沉重。
她娘家两个哥哥都在,大嫂钱氏特意没回娘家,还把侄子侄女都叫来等着。屋里生着炭火,暖烘烘的。可沈氏却觉得浑身发冷。
“小姑子,陈老二和福生呢?”钱氏一见沈氏独自来,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二丫怎么也没来?”
沈氏苦着脸,把在婆家受的委屈都说了。她说着说着,眼泪又开始往下掉。
“你这人怎么这样?”钱氏气得直跺脚,声音尖利,“兴州城的宅子不要了?还有二丫的亲事呢?我可是把钱旭都叫来了,你倒好,一点消息都没有!”
沈氏看着坐在角落里的钱旭,那是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正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她支支吾吾地说:“二丫那孩子...现在心气高着呢,立志效仿大伯娘独当一面的气魄。一个姑娘家,哪能这样...”
“自立自强?”钱氏冷笑一声,“她大伯娘是什么出身?人家可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二丫一个乡下丫头,学什么不好,非要学这个。”
沈氏不敢反驳,只能低头应是。她心里却忍不住想起女儿那倔强的模样。二丫从小就跟别的女孩子不一样,总是有自己的主意。这样的性子,在乡下确实不讨人喜欢。
“那她真的留在兴州城了?”钱氏眉头紧蹙,手中的茶盏微微颤动,热气氤氲中映出她略显苍白的面容。
沈氏叹了口气,低头摆弄着手指,眼神闪烁不定。屋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檐下风铃偶尔发出清脆的响声。“还能咋整啊?她又不是我亲生的,上头还有长辈,我一个做三婶的哪有这个权力强迫她。”
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氏转向钱旭,脸上写满歉意:“好孩子,这事实在对不住,大婶我给您道个歉。”
“婶子不必如此。”钱旭温和一笑,眼角眉梢都是从容,丝毫不见因婚事告吹而生气,反倒安慰起沈氏来。他给沈氏添了杯茶,茶香袅袅升起。
堂屋里的老式座钟滴答作响,日头渐渐西斜。沈氏放下茶盏,整理了下衣裳准备起身。“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钱旭瞥了眼窗外的天色,向钱氏告辞,又对沈氏道:“婶子,咱们骑着老黄牛过来,顺路可以捎您一程。正好我们要去梧桐村买些砖瓦。”
“那敢情好!”沈氏眼睛一亮,脸上的愁云顿时散去几分,“一块儿跟我走吧,我让老三给你们便宜些。这砖瓦可是我们陈家的拿手活计。”
牛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石子发出咯吱声响。钱旭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暮色中青黛含翠,云雾缭绕。他的心思却飘到了别处。这门亲事,他从未放在心上。且不说未曾见过那陈二丫,就是见过,他也不觉得能成。
山风掠过,带来几分凉意。钱家堡地处深山,每逢雨季便有山体塌方之险。这样的地方,有更好选择的姑娘,谁愿意嫁过来?想到这里,他不禁苦笑。
牛车颠簸中,沈氏絮絮叨叨说起村里的闲事。钱旭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妹妹钱翠则靠在车厢上打起了瞌睡。
夕阳西下时分,牛车终于到了陈家门口。陈老三正巧挑着担子归来,见是沈氏带人来,忙放下担子迎上前。看天色已晚,便热情地留兄妹二人住下。
“屋里请,屋里请。”陈老三引着众人进门,“白氏,快去烧水泡茶。”
堂屋里,白氏忙前忙后张罗晚饭。灶房里传来阵阵饭菜香,勾人食欲。沈氏帮着摆碗筷,想起白天的事,便问道:“你们今日可找到水位下降的原因?”
“别提了。”陈老三放下筷子,愁眉不展,“沿着溪流找了一整天,也没见异常。怕是得往更深的山里去看看。这水位一直这么低,瓦厂怎么开工?”
“山里不太平啊。”钱旭神色凝重,“最近连我们寨子都闯进狼群了。”
此言一出,满屋皆惊。油灯的火苗跳动,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白氏手一抖,差点打翻了汤碗,声音都在发颤:“这...这可如何是好?要不要禀告官府?”
“婶婶莫慌。”钱旭放下碗筷,目光沉稳,“我们寨子在洛河上游,本就与野兽为邻。往常各自安好,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