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能让我5090降价不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华夏科学院,导体研究所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
    主任李铭站在观察室中,看着再一次失败的实验,轻叹一声,对身后的首席科学家朱宁华说道,“那篇数论几何化的论文,你看了吗?”
    “看了。”
    “没看懂。”
    朱宁华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虽然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但以前研究材料学的化学家,是不需要懂太高深的数学,朱宁华的拓扑学还不错,但想要看懂陈辉的论文,的确还差不少。
    “最近他们可是搞得热火朝天,连上面都惊动了,你觉得,我们要不要跟进?”
    李铭有些拿不定主意,身为国内顶尖的半导体团队负责人,他对于消息的风吹草动还是很敏锐的,但具体到学术前沿,他没有真正一线的科学家有把握。
    “我们现在跟进,就只能喝汤了。”
    另一边的院士樊晓明皱眉说道,“并且我总觉得他那个什么计算机模型有些太玄乎了,材料学真的能用这样的方式研究?”
    “既然他们都做出成果了,想必不会有错。”
    朱宁华反驳到,“我跟鄂维南院士接触过,他不是那种会进行学术造假的人。”
    “我当然知道老鄂不是那种人。”
    樊晓明赶紧说道,他跟鄂维南关系还不错,“但是有没有可能,是瞎猫碰死耗子?”
    “是时候做决定了!”
    李铭打断了两人的争论,“现在科研经费都往那边流去了,我们要是再不做决定,晚了可就连汤都喝不上了。”
    一般来说,像他们这种顶尖的团队,搞材料学研究是不太会缺钱的,除了郭嘉经费的支持,各大企业也都愿意往他们身上投钱。
    但企业就是资本家,资本都是逐利的,现在他们都一窝蜂的去赞助研究陈辉那个模型的团队了,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咨询他们这方面的事情了。
    那意思很明显,你们要是不搞,我们可就投其他团队了。
    至于郭嘉的支持,在某个领域总归是有限的,投到了一边,另一边自然就少了。
    “我还是觉得应该继续我们之前的研究,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前面的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
    樊晓明坚定的说道。
    李铭的目光看向了朱宁华,他的意见几乎决定了实验室未来的走向。
    观察室内的气氛开始凝固,朱宁华陷入了长考。
    就在这时,观察室房门被推开,朱宁华的博士生邱晨闯了进来。
    樊晓明皱眉看了过去。
    李铭也不悦的看向这个不速之客。
    邱晨却没有退缩,而是来到朱宁华身旁,将手中的杂志递了过去,“老师,你看最新一期的《自然》。”
    《数论几何化的应用,一种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合成》
    都不用翻开,杂志封面便出现了论文的名字,以及论文的作者,陈辉!
    自然不仅刊登了陈辉这篇论文,还选它做了这一期的封面。
    “我觉得可以试试用他这个模型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没有去翻自然的内容,朱宁华终于做出了决定。
    “好,那就这么定了,老樊,你联系一下鄂维南院士,能合作最好,不能合作的话,至少争取让他们派个人过来指导我们训练模型。”
    既然做出了决定,李铭也不再有其他想法,认定一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朝着这个目标奋斗,这是他们实验室这么多年来能够成功的原因。
    “没问题。”
    樊晓明虽然并不是很赞同,但当大家都做出决定后,他也没有唱反调。
    三个人,几分钟的交谈,就决定了一个实验室的命运。
    ……
    吉林大学,钱伟超刚从浙江回来,走进办公室就看到了同事桌上那本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以及杂志封面上的那篇论文。
    “天才!”
    喃喃自语一句,在自己座位上坐下,钱伟超一时心绪纷乱。
    他一直觉得自己天赋还行,但在那个人面前,他感觉自己像个小孩,搞理论,那个人连续发了几篇数学年刊,搞应用,现在人家连《自然》都发了。
    这怎么比?
    陈辉论文在《自然》刊登的消息在学术圈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波,尤其是在材料学领域,有人认为陈辉的模型是划时代的理论,立即掉转方向跟上。
    有人认为不过是投机取巧的歪门邪说,弃之如敝履。
    命运就在这一刻发生了微妙的分岔。
    不仅是学术圈,江城和蓉城的媒体都着重报道了这一事实,就连华夏新闻,都在午间快讯的地方提了一嘴。
    比起《数学年刊》,《自然》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更高,讨论度也更大,即便如今华夏能发自然、科学的学者也不少了,但含金量依旧是很高的。
    原本因为证明杨米尔斯方程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