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对话院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星期三下午,五教阶梯教室,
    江城大学数学院大一下的学生们坐在教室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现在距离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上了几节课后,教室里的人已经少了大半,那些看热闹的同学,在听了几节泛函分析的课后,还是决定暂时放下自己的好奇心,先保证自己的心智比较好,不然,再听下去,他们感觉自己会疯。
    同样的,还有一部分数学院,选了这门课的同学也决定先战术性放弃。
    剩下的同学都是愿意继续学习的同学,但今天,就在教室最后一排,七个陌生的面孔就这么安静的坐在那里,让教室里的空气都变得凝滞起来。
    这七个人中三个老人,四个青年。
    大家都是数学院的,怎么可能不认识这些人,这些人虽然还没出现在教科书上,但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人物了。
    田阳,华夏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家大会1小时报告会汇报人,鄂维南,华夏科学院院士,冯康科学计算奖、Collatz奖、ICIAM麦克斯韦奖、卡门奖获得者……
    除了三位老人,剩下的四个青年也都是杰青优青。
    这些人是燕北大学过来交流学习的访问团队,前两天才发出访问申请,今天就已经到了,这种速度,陈辉也没有料到。
    更没想到的是,他们到了之后,第一时间竟然跑来听自己的课了。
    倒是让陈辉有些受宠若惊。
    既然燕北大学的访问团都来了,王启明和袁新毅自然也在,作为东道主,他们当然要陪着参观参观。
    同学们即便平时不关注数学圈,不认识田阳鄂维南等大佬,也都是认识王启明和袁新毅的,从他们的态度也能猜到那几个老人的身份不简单。
    当然,也并没有打断陈辉的计划,该怎么上课他依旧怎么上课。
    “上节课我们剖析了希尔伯特空间的正交分解,今天要跨越到更一般的巴拿赫空间——这里没有内积的‘指南针’,但依然存在深邃的几何结构。”
    陈辉转身在黑板上画出一道螺旋上升的曲线,粉笔与木板摩擦的沙沙声让整个教室屏息。
    他忽然停顿,目光扫过台下:“就像你们在东湖划船,若将船的轨迹视为一条曲线,那么整个水域的动力学行为就藏在Sobolev空间的微分结构中。”
    “教授,这是否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用巴拿赫空间描述粒子状态?”
    前排有学生举手。
    “绝妙的类比!”陈辉眼睛一亮,随手在黑板上写下“弱*拓扑”,“就像《九章算术》中‘方程术’的现代延伸,但我们要用更锋利的工具——紧算子与泛函对偶性……”
    当陈辉开始上课后,便不再关注教室后面那些大佬。
    奇妙的是,同学们竟然同样如此,开始全身心的沉浸在课程之中。
    鄂维南与田阳对视一眼,颇有些惊奇。
    很多学者本身学术搞得是很不错的,但教学嘛,就差点意思了,能够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是陈辉这个新兵蛋子。
    或许是学生们都有预习的缘故,同学们接受得很快,陈辉也讲得很快,提前十多分钟,陈辉就讲完了今天的内容。
    将粉笔扔进粉笔盒,陈辉看向台下学生,“今天这堂课还剩些时间,你们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问我。”
    泛函分析这门课程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的确需要留些时间来答疑。
    坐在教室后方的几个中年教授眼中闪过惊讶之色,没想到陈辉讲这么快,这些同学竟然还能跟得上。
    他们没想到江城大学的同学水平竟然这么高,他们正值当打之年,每年也都是有教学任务的,甚至章志飞自己在燕北大学就是教泛函分析的,对同学们的水平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陈辉讲的这些内容当然是要比燕北大学稍微简单一些,但燕北大学是什么生源,江城大学是什么生源?
    “难道是自己平时在燕北大学讲的课太简单了?”
    章志飞自然的产生了这个疑惑。
    “看来回去得修改一下教学大纲了!”
    下一刻,他就做出了决定,课程太简单完全挖掘不出燕北大学那些天才学生的潜力。
    没道理他们燕北大学的同学还不如江城大学吧?
    “教授,请问您还在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吗?”
    前排一位染着酒红色长发的女生站起身来问道。
    这个问题出乎陈辉预料,他环顾一圈,发现同学们都好奇的看着他,不由有些好笑的点头,“当然!”
    距离他发表杨米尔斯存在性证明似乎的确已经过去了一些时间,但这原本就不是什么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问题,最近他又分心在研究凝聚态物理,没有动静是很正常的事情。
    “请问您在质量间隙问题上有新的进展了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