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危急存亡之秋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式救援,饱和式研发。
    是人民铸就的历史,团结就是力量,这不是讲个人英雄主义的时候。
    “筒子们,现在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了!”
    神色凝重的说道。
    ……
    清晨六点,华夏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激波风洞控制大厅里,荧光灯在金属控制台上投下冷白的光。
    陈辉站在全息投影前,指尖快速划过空气动力学模拟图,蓝色流场在他瞳孔里投射出数学公式的残影——那是他昨夜推导的LES湍流模型修正项。
    “陈教授,风洞预抽完成,总压稳定在80atm,总温2980K。”操作台前的研究员林正则探过头,额角沾着熬夜的汗渍,“燃烧室模型已经装入喷管,PIV激光器和LIF系统最后一次自检通过。”
    陈辉点头,目光扫过墙上的倒计时屏——00:05:00。
    今天要验证的是他改进的CFD模型,重点是燃烧室激波位置与燃料混合效率的耦合关系,若成功,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效率预测误差将从12%降至5%以内。
    “启动风洞。”陈辉的声音冷静得像精密仪器。
    来这里也有快一个月时间,原本他就有做实验的经验,这一个月的一线经验让他快速适应了研究所里的生活,适应了从理论数学家到实验科学家的转变。
    控制台发出低沉的轰鸣,电弧加热器开始吞噬电能,淡蓝色的等离子体在真空舱内跃动,陈辉的余光扫过数据采集屏,压力传感器曲线正以0.1%的精度逼近目标值。
    一切都在朝着预测中的方向前进,陈辉满意的点头,在他设想中,完成这次实验验证后,再进行最后的模型修正,就能彻底完成多尺度流体模型的攻坚。
    这一个月时间,鄂维南院士那边也有了新的发现,在陈辉的帮助下,对模型进行简单的调整后,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脱颖而出,耐受温度达到了惊人的4000K,同时能够在3000K高温环境下抗氧化寿命超过1000小时!
    现在唯一的问题只是制备还存在困难,一旦这方面突破,耐高温材料的问题将迎刃而解,现在反倒是他的多尺度流体模型进度落后了。
    嘀……嘀……嘀……
    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将陈辉拉回现实。
    “警告!PIV系统同步信号丢失!”研究院吴志伟的声音带着颤音,“相机阵列接收不到触发脉冲,现在只能拍静态图像!”
    大厅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粒子图像测速是测量三维速度场的核心设备,若无法获取流速数据,CFD模型的湍流验证将失去关键支撑。
    陈辉快步走到控制台前,盯着PIV系统的时序图——触发信号在最后1ms突然塌陷,像被无形的手掐断的琴弦。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