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一百二十七名国姓爷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想再做了。”
    常风给儿子添了杯茶:“没办法啊,自古就是舌头底下压死人。还好如今内阁有杨廷和。杨一清也快入阁了。就算你岳丈致仕,他在任时定下的那些利国利民的国政也能延续下去。”
    “破奴啊,我其实很庆幸。你小时候,我日日担心你会走我的老路,去锦衣卫做双手染满脏血的皇帝家奴。”
    “如今你能当个为民谋福的地方官,真是祖宗保佑。”
    父子二人深谈到了半夜。为了表示自己没娶了小的忘了老的,今夜常风到刘笑嫣的卧房中睡觉。
    接下来的两个月,常风逍遥自在。白天或去府衙外领略河间的风土人情,或去小白龙河钓鱼。每隔两晚就去碧云房中宠幸娇妻。
    常风甚至生出了冲动,干脆递告老手本,后半辈子好好享受下人过的日子。
    可理智战胜了冲动。他这一生为朝廷做了太多的事。凡做事就会得罪人。
    若没了官位、权柄,不知有多少人要找常家的后账。
    一句话,这烂怂官儿我常风得当到死。
    这日,常风正坐在小白龙河边钓鱼呢。
    巴沙快马赶到了河边:“帅爷。”
    常风放下鱼竿:“你怎么来河间了?”
    巴沙道:“京里出事了。首辅让您尽速还京,稳定局面。”
    常风问:“什么事?”
    巴沙给常风讲述了一切。
    正德帝至今无子。导致他生出了一个癖好:收义子。至正德六年,他共收义子一百二十七人。
    正德帝的本意是效仿太祖爷,多收义子已为己用。
    横竖有太祖广收义子的先例在。朝中官员们没什么意见。
    可是,十天之前,正德帝竟宣布,全部义子一律赠国姓!
    京中一下多出了一百二十七个朱姓皇族。其中有都督朱宁、朱安、朱国、朱福。没错,大明五军都督里除了常风,其余四位全被正德帝收为了义子。
    都指挥使有朱春、朱斌、朱政等十二位。
    指挥使、同知、佥事更是不计其数。
    最出格的要数千户王璋,今后要改名朱璋。太祖爷要是泉下有知,孝陵棺材板恐怕都压不住了。
    从正德帝的角度看,他这么干是为了巩固从文官手中抢来的军权。改变大明以文制武的政治格局。
    瞧,明军的高级武将都姓朱。你们文官以后还管得了他们嘛?
    从文官的角度看,正德帝这是典型荒诞不经的昏君所为。
    文官们再次搞起了跪谏。参与者多达两百人。
    刘瑾虽然死了,正德帝又找了三个替身。分别是谷大用、钱宁、江彬。
    钱宁是锦衣卫的指挥使,江彬是指挥同知。常风跑到河间躲清闲,锦衣卫成了钱宁、江彬的天下。
    钱宁、江彬不含糊。当天就将二百多名跪谏官员统统锁拿进了诏狱。
    杨一清知道正德帝此举目的是抬高武将地位,不想反对。
    但他又身为文官,不能在关键时刻不站队文官。
    于是杨一清上了一道奏疏,规劝正德帝另外几件事。
    “陛下如今每月上朝不过一、二次。如何垂训群臣?”
    “又于西苑练兵,鼓炮之声,震骇京城。”
    “皇上不自慎惜,使群臣夙夜不能安也!”
    奏疏呈送给正德帝。正德帝勃然大怒:当年刘健、谢迁事事都要管朕。怎么,你杨一清想当刘健第二?
    皇帝龙颜大怒,江彬、钱宁立马领会。竟将杨一清也抓进了诏狱。
    一时间,诏狱再次人满为患。
    江彬、钱宁可不是常风。这二人丝毫不给李东阳、杨廷和面子。首辅、次辅去锦衣卫,为跪谏官员和杨一清求情,丝毫没有用。
    没有办法,李东阳只能请常风回京,控制局面。
    巴沙讲述完一切,感慨道:“唉,咱锦衣卫这回真应了那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当霸王。”
    “钱指挥使和江帅爷拿着鸡毛当令箭,四处抓人。那威风可真是抖足了!”
    “有些官员的家人给他们送银子,他们立马放人。”
    “更出格的是都察院的一个御史的小妾。她半夜去了钱指挥使的府邸。第二天清晨方出。然后钱指挥使立马放了那御史。”
    常风道:“皇上赐了一百二十七人国姓,给他们入宗册了嘛?”
    巴沙道:“帅爷说到点子上了。皇上赐这些义子全部入宗册。授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中尉等等宗室爵位。”
    “宗册上甚至出现了奉国中卫朱璋.跟太祖名讳就差一个字。”
    常风道:“罢了。看来这我这俩月的安逸日子是到头了。回京!”
    三日之后,锦衣卫大堂。
    常风急火火的进了大堂。钱宁朝着他拱手:“帅爷,您老回来了。”
    常风问:“江彬呢?”
    钱宁答:“在豹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