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常风应停官守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能出岔子。”
    “这些年,贪官案发后离奇‘自尽’的事情太多了。”
    “弘治十四年,云南铜政姜德海案发,他被刑部的人押送进京途中,竟‘抢夺差役佩刀,狂砍自己脑门三十八刀自尽而死’。假得可笑。”
    常风点点头:“你放心。我已派了得力的人押送梁伯宏回京。”
    李东阳压低声音:“切勿掉以轻心。有些人为了保全门生故旧,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说完李东阳起身:“好了。我先回内阁值房办公差。”
    李东阳走后,刘瑾对常风说:“小叔叔。皇上对私盐案很是期待啊。”
    常风一愣:“期待?”
    刘瑾点头:“对,期待!内承运库没有多少存银。皇上要用国库的银子,内阁和户部那边不会同意。这份涉案名单的六十多名官员,个个都是肥的流油的猪。”
    “若此案顺利结案,六十多头肥猪的家财加起来一定会是个巨大的数字。”
    常风突然联想起了十九年前的一句话:“万家跌倒,弘治吃饱。”
    常风道:“犯官的家财是要充入国库的。皇上的意思是?”
    刘瑾答:“皇上的意思是,若此案顺利结案。抄家之时,每抄出一万两银子,你只对外说抄出了三千两。”
    “剩下的七成赃银交入内承运库。放心,皇上拿了这笔银子,并不是为了奢靡享乐。”
    “他是准备拿来赏赐边军、京营将士,收拢军心。从文官手中拿回兵权。”
    自于谦领导京城保卫战之后,大明便是文官领兵。兵权落入文官之手。
    宪宗成化帝时,大量任用太监领兵。从文官手中夺回了部分军权。
    弘治朝后期,军权又回到了文官手中。内阁控制兵部,兵部控制边军、各省卫所军。至于太监,只能控制京营的部分兵权。
    君、臣之间的博弈,关键就在于兵权。
    皇帝没有兵权,还怎么放心大胆打压文官势力?不怕再来一次南宫之变嘛?
    正德帝打即位那天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从文官手中夺回兵权。要收兵权,先收武人之心。
    他曾问江彬:“如何收武人之心?”
    江彬的回答直截了当:“拿银子收。”
    这法子虽听起来庸俗不堪,但有效。
    在这个世界上,能用钱摆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问题是遇到问题的人没有钱。
    弘治帝是个大贤君,贤明过了头。遇到灾荒年景就拿内承运库的银子赈济灾民;平日还要赏赐文官;再加上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修道观、庙宇的确花了不少。
    正德帝接手的内承运库夸张一点说耗子路过都含着眼泪走。
    正德帝之前支持陈清的建议,清理盐务,派出王妙心、常破奴外出巡盐。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查办一批贪官,抄一波银子充实内库。
    刘瑾的话让常风恍然大悟:好家伙。原来是这么回事。
    且说刘秉义病故,常风万万没想到,文官竟拿他岳父的死做文章。
    翌日,内阁及十几名大、小九卿联名上奏疏。
    奏疏的内容很奇葩:大明制度,父母亡,官员当停官守制。岳父、岳母亡,无须守制。
    然都督佥事常风之父病故已二十五年。常风年少丧父,其岳父刘秉义于他宛若亲父。
    我大明以孝治天下。常风身为皇帝亲军掌军将领,应以身作则,恪尽孝道。
    故臣等建议,常风停官二十七个月,为刘秉义守制。
    文官们的操作太骚了。
    身在扬州的王妙心、常破奴,身后站着常风。
    我们直接想办法让常风停官守制,失去权力。两淮盐案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正德帝看到这份奏疏,直接气乐了。
    乐归乐。奏疏他不能视而不见。奏疏后面署名的有两位辅政和十几位大、小九卿呢!
    正德帝无奈,在乾清宫中召见了常风。
    刘瑾将奏疏转递给了常风。常风看后眉头皱成了八字:“这”
    正德帝道:“朕真是开眼了。要说整人,朕的文官们真是个中翘楚!他们整人总是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呵,常卿啊。你若停官守制,就失去了权力。朕断了一条臂膀。”
    “你若不停官守制,就成了不孝之徒。他们会继续上奏疏。既然是不孝之徒,就不配做朝廷的正二品武官。他们会逼谏朕革除你的官职。”
    正德帝这席话里,有个词用的十分贴切——“逼谏”。谏是目的,逼是手段。
    臣子逼皇帝。不知道臣子们的孝在何处,忠又在何处。
    刘瑾插话:“这群文官的套子下得好阴毒。让你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正德帝道:“朕猜测,若今日朕不给这道奏折朱批。明日早朝,他们会当着朕的面齐齐逼谏。”
    常风道:“请皇上给臣一天时间。容臣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