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命常风暂代南镇抚使职权(五千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同军情紧急。弘治帝却丝毫不慌张。
    因为一个人已经带着陕甘边军赶往了大同增援。此人就是成化朝第一名将,现任三边总制,王越。
    王越的军事才能不亚于兵部尚书马文升。
    当初汪直失势,王越吃了瓜落,被免职。后经怀恩举荐,弘治帝重新启用他为三边总制,掌朝廷在西北的十万边军。
    另外,弘治帝已经跟诸将拟定好了计划。由马文升率三万京营兵增援大同。
    两路援军前去大同,小王子很难破边入寇。
    大明的敌人不仅在明处,也在暗处。
    弘治帝调兵遣将的同时,锦衣卫南镇抚司也在跟鞑靼细作斗法。
    京城之中生活了大约三万蒙古人。
    太祖爷时曾颁诏「四海之内皆一家。凡留居华夏土地,拥护大明皇帝之人,无论蒙汉,皆大明子民!」
    洪武、永乐两朝,有许多蒙籍官员为朝廷效力。譬如洪武朝的将领观童就是蒙古人。
    靖难名将,同庆侯火真是蒙古人。随太宗数次远征草原的恭顺侯吴允诚也是蒙古人。
    蒙人后裔在京城中已繁衍了数代。他们虽有着蒙人长相,却穿汉衣,说汉话。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大明京城中见到蒙古人,就像后世在广州见到黑人一般稀松平常。
    京城里蒙人的聚居地在南城广安门附近的「达官营」。达官,鞑官也。
    这些年,鞑靼部往京城派遣了大批细作,混入达官营潜伏,刺探大明情报。
    暗战一直在打。
    当然,这场暗战一直是南镇抚司负责的。与北镇抚司的常风无关。
    弘治元年二月十六夜。
    南镇抚使廖凡勇府邸。
    廖凡勇正在书楼中整理大同方面的耳目汇集上来的情报。
    今夜会有一个达官营内的暗桩会来书楼,向他禀报一桩天大的机密。
    如今锦衣卫中最得势的是常风。廖凡勇却对常风不以为然。
    二十多年来,锦衣卫里得宠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今日还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或许明日就会变成阶下囚。
    但无论谁掌权,都离不开他老廖。因为老廖专管对外军情十五年,经营着一张硕大的情报网。
    情报网的隐秘特性,决定了为数众多的暗桩身份,只有廖凡勇一人知晓。
    如果廖凡勇失势或死亡,这张情报网顿时就会灰飞烟灭。
    流水的指挥使,铁打的南镇抚使。这句话并不夸张。
    与此同时,达官营。
    一个蒙古长相的汉子正在街道上走着。此人名叫观恭,是廖凡勇手下的暗桩,一直潜伏在达官营。他在锦衣卫中职试百户。
    往上数五代,他的老祖正是太祖爷宠臣,蒙籍降将观童。
    观恭刚刚掌握了一桩天大的机密。需要及时禀报廖凡勇。
    他路过一家炙羊肉的摊子,听到几个蒙人正在闲聊。
    一个瘦子说:「我想娶一个汉家女人。汉家女人长得白啊。」
    一个胖子传授他娶汉女的经验:「千万别跟汉女说你是十四年前被汪直的大军从草原掳来的投降俘虏。」
    「你跟汉女说,你祖上是兀良哈三卫的勇士,跟随永乐皇帝奉天靖过难。汉女们就会上赶着嫁给你了!」
    观恭对这段谈话万分不屑。
    但他没有功夫教训那两个浪荡的蒙人。今夜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办。
    再往前走两条街,就出了达官营了。
    月黑风高,他抄近路,进了一条小巷。
    就在此时,四名
    黑衣人前后堵住了他。来者不善!
    观恭从袖中滑出了一柄匕首:「什么人?」
    黑衣人冷笑一声:「成吉思汗的子孙。」
    说完黑衣人手持一柄草原弯刀,如流星一般窜过观恭的身边。
    观恭轰然倒地,他的脖颈涌出鲜血......
    半个时辰后,廖凡勇的府邸。
    廖府内外有一百名南镇抚司力士守卫。守卫如此森严倒不是廖凡勇摆谱。
    这世上有太多人想取他性命了。其中包括鞑靼人、瓦剌人、南安人、土鲁番人、倭人。
    谁让他手中的情报网,北及草原腹地,南到安南,东到倭国、西到哈密呢?
    廖凡勇只能小心谨慎。
    一个身罩黑纱斗笠的蒙人来到了廖府门口。
    守门总旗上前:「口令?」
    蒙人答:「天道残缺匹夫补。」
    守门总旗接话:「只为苍生不为主。进去吧。」
    蒙人径直进了廖府。
    在书楼的楼下。十名力士拦住了他。
    为首的小旗搜了蒙人的身。确定他身上没有兵器,才进了书楼。
    蒙人上得二楼,来到了廖凡勇面前。
    廖凡勇命令他:「摘下斗笠。」
    蒙人照做,将斗笠摘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