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二弟养成计划(新书求票求收藏求追更评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瑾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宅家埋头写作上。
    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当然不需要写东西应付公事,所以他要写的,都是准备给二弟诸葛亮的“教辅材料”——
    他派去豫章、襄阳打探叔、弟的信使唐光,很快就要带着船队启航了。
    诸葛瑾打算这次就让对方先给诸葛亮捎一些教材,以便加速诸葛亮的成长。这也是一件不容小觑的要事。
    以现在的发展形势,最多一年半载之内,诸葛亮就要为家族出力了。
    一开始或许还能去豫章出力,但假以时日,等袁术称帝、刘备势力全面和袁术开战,到时候肯定广陵、豫章都要全局统筹,刘备也肯定会正式延揽诸葛兄弟、亲自见到诸葛亮。
    诸葛瑾一开始为了掩饰自己的“变异”,拿了二弟当挡箭牌,这牛都已经吹出去了,到时候可不能让人觉得二弟名不副实——哪怕做不到十倍。
    如今的诸葛亮才十六岁半,过完年十七。所以比平行时空出山时,少了九年的成长时间。
    诸葛瑾必须确保未来一年多里,让弟弟的学习成长事半功倍,怎么着也得一年半走完三五年的路。
    因为时间仓促,诸葛瑾觉得,其他这个世界原本就有的知识,比如兵法、诸子百家,不用他来写成书教导弟弟,诸葛亮在荆州自己也能找到学习材料,也能找到名师。
    需要他亲自去启发的,无非是一些哲学逻辑一类的思辨方式,还有数学工具、其他拓宽见识眼界的天文地理原理和常识现象、观察世界的试验方法,等等。
    最后就是一些他自己近期的收获、心得、研究成果和思路。
    短短四五天里,诸葛瑾每天埋头撰写,
    也多亏了他穿越前就是新东方的金牌数学讲师,自己写教案非常有心得,也知道如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新人。
    这些老本行技能,他其实也才刚刚丢下不到一个月,重新捡起来非常快。
    既然21世纪的世界不容许他再发挥所长、卷k12教培,那他就回到汉末,给少年诸葛亮当一把一对一家教。
    因为思考很顺,所以每天主要的时间瓶颈,也只是写字,他脑子的速度完全是跟得上的,只是手速跟不上。
    诸葛瑾第一天还用普通笔写,第二天就改用了笔锋特别细短的簪笔,因为毛锋约细越短,写的时候对力量控制的要求就越低,下手重一点也无妨。
    他握笔的姿势也渐渐变得不太标准,不再悬腕写字,直接把手臂搁在纸面上,图个省力,字丑一点也就算了。
    以后有时间再发明鹅毛笔和铅笔,或者慢慢培养一个帮他纪录下口述内容的心腹书记员。
    如此总算是每天能手写数千字,最后给二弟留了一份两万多字的手稿,还配了几十张简易的示意图,和一封长长的介绍学习心得、端正学习态度的家书。
    反正他只要能跟二弟建立起联络,以后就可以每隔几个月通信一轮,所以这次给的教材也不用篇幅太多,只要够诸葛瑾出去巡游出使、执行外交任务这一两个月所需即可。
    两个月后,从曹操那儿回来后,他自会再给二弟第二批材料的。
    ……
    忙活完二弟的一对一教辅材料,已是八月二十六的午后。
    诸葛瑾打算明天就让唐光等人去豫章、襄阳寻访,然后他休息半天,也该去跟刘备聊聊,看看刘备有没有搞定出使吕布要回家眷的事儿。
    谁知,他刚把厚厚的卷轴封好,院外就来了不速之客。
    宋氏让送信去查看,很快就领着刘备、孙乾入内。
    诸葛瑾还以为刘备是来催促他接下出使吕布的差事。他也不想场面难看,就主动挑起了话题。
    刘备当然立刻表示:一切都听他的筹划,请他出马,条件也完全可以照他说的。
    不过,应付完之后,刘备很快话锋一转:“出使吕布的事明日再细说,今日来,倒是另有一事告知。子瑜,听说你原先在广陵,可是有不少同学友人,才名不斐,怎得也不介绍给备认识?”
    诸葛瑾一愣,旁边的孙乾连忙低声提醒,表示主公说的是严畯、步骘二人。
    诸葛瑾回忆了一会儿,又观察到刘备热切的表情,这才恍然。
    很明显,刘备肯定把他的同学也想象成“不世出的大才”了。
    诸葛瑾可不想再“捧杀”两个肉身原主的朋友,于是就旁敲侧击地回答:“这不是前阵子诸务繁忙么,不及想起。不过他们应该都在吴郡了吧?将军可是听说此二人才名不在我之下?”
    刘备戏谑地点点头:“怎么?莫非子瑜还怕他们夺了你的风光?”
    诸葛瑾笑了:“怎么可能,我也实话说了吧,子山、曼才求学时虽与我齐名,却也不过是经义辞赋等正学,但瑾所学庞杂,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学,子山便少有涉猎,至于兵法韬略,曼才也毫无涉猎。”
    诸葛瑾这么说,也算是保护肉身的老同学了,提前给刘备打预防针,表示这些人只是在治儒家经典方面的学问跟自己齐名,但自己懂的东西极多,什么都略懂。
    那些杂学、实用之学方面,严畯步骘就远不如他全面了。
    刘备听了,这才收了七八分期待,也没一开始那么热切了。
    他像是想起了什么,这才从怀里拿出一封封好的书笺:“既如此,还请子瑜有暇回信告诉他们,如今广陵已无战事,尽可回乡与族人团聚,安享天伦。这是步子山让人转交你的信,你且看看是何事。”
    诸葛瑾当着刘备的面,接过信展开一看,又偷眼见刘备没走的意思,他也就不藏私,主动长话短说介绍:“子山这是好奇,为何我与他约好要去吴郡,他已打好前站,却迟迟不见我动静。
    信中又说,是否广陵郡战事更加危急了,他几个叔、婶家中可好,还说他那些叔婶若有也想移居吴郡的,我若顺路,可于途看觑。不过既是如今广陵战事已息,这些事儿便没有必要了,我直接给他回信便是。”
    步骘的想法也很正常,因为兵荒马乱的要移居,肯定路上多点人照应更安全。
    在外地人看来,广陵之战也就是半个月前才爆发的,外地人无法预料战局进展,担心沦陷在交战区的弱小亲戚,也是人之常情。
    诸葛瑾说着,就要提笔给步骘回信。
    但刘备却比他情商更高,又从中敏锐地看到了一个照顾别人家眷的机会。
    他连忙示意诸葛瑾别急着动笔:“且慢,步子山信中,可有具体提到他所担心的那几户叔、婶的姓名、住处么?”
    诸葛瑾一愣,点了点头:“这自然是提到的,否则如何让我于路照看?”
    刘备:“既如此,公佑,且去准备些财帛、粮米、鲈鱼。子瑜,我看还是你亲自跑一趟,给子山信中提及的这几户叔、婶都送些,再好生言语安抚,劝他们在广陵安心常住,不必担忧生计和战乱。”
    诸葛瑾心中一动,这步骘人还在吴郡,刘备已经先把他关心的亲人都照顾了一遍,这结交人心的手段,当真厉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