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3章
    清晨从城西瓦子门走去城北,午后从城北走回城南。
    应小满还是不舍得花钱雇车。瓦子门外折下的两支桃花枝用布浸透水裹住枝干,一支留在七举人巷的新宅子,一支带回家。
    两人一个拎沉甸甸的包袱,一个捧桃枝,就这么硬生生走了整个时辰回铜锣巷。
    中途路过洞明桥时,长街两边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食物的香气传递鼻下。应小满的肚皮咕噜噜地响了一圈,拉着七郎去路边小摊坐下,买下两碗馉饳儿。
    七郎问她,“之前听你说洞明桥边上有个相熟的茶博士,哪家的?”
    应小满有点不好意思,目光往斜对面挑起的黑边红底旗帜处一飘。韩兴居。
    里头的茶水太贵了。下雨天茶博士得空时,她才借会着躲雨过去闲话一阵子;晴天店里生意好的时候,她从不去打扰。
    七郎顺着她的目光望向“韩兴居”的旗帜处,目光凝视片刻收回,咬了口馉饳儿。
    “京城百物贵价,居住大不易。刚才便想问了……小满娘子,手边钱还够用么。”
    一句话正说到伤心处。
    从城北走到城南,鞋底都走薄一层,日头晒得很,为什么不雇辆车?不就是因为手头紧,舍不得一百二十文的雇车钱。
    “我们还有扇子。”应小满咬着面皮儿含含糊糊地说,“昨晚运气不好碰着莫三郎,改天再去一趟鬼市,把扇子卖了,我们家就能宽裕许多。”
    说起扇子,七郎心里有想法。
    象牙扇贵重,他原以为是应家的祖传之物……但刚才查验成色时,看到扇骨上刻了个‘雁’字。不像是祖传。
    莫非是母家传下来的?
    七郎边吃边问,“必须要去鬼市么?鬼市鱼龙混杂,容出问题。”
    “你这把象牙扇是上品,价值五十贯往上。送去可靠的当铺,至少能当个半价。小满娘子可以考虑考虑。”
    应小满原先慢腾腾吃着馉饳儿,听到“当铺”两字突然紧张起来,“不能送去!”
    七郎舀汤的动作一顿,视线转过来,两边眼神碰了下,是询问的意思。
    应小满有点烦恼:“怎么跟你说……总之,那扇子是不能送去当铺的。我这么说,你明白么?”
    七郎:“唔……有点明白了。”
    那把扇子必然不是应家祖传的了。
    不止于此,只怕来路不太正。因此才宁愿送鬼市撞运气,也不愿送当铺。
    他心里转过许多心思,嘴上什么也没说,不疾不徐吃用完整碗,放下瓷匙。
    “谢小满娘子的馉饳儿。一碗五文钱,记今天的账上。”
    应小满吃得饱足,人便惬意愉快,许多烦恼小事不再放在心上,大度地摆摆手。
    “该谢你陪我去鬼市才是。城西走到城北,又走城南,这么一大圈走下来,你早饿了罢?这顿我请了。”
    ————
    沿着河
    岸回到铜锣巷家里时,正是申时末,家家户户开始做饭的时候。
    他们回来的动静太大,两支盛放桃花一路飘进窄巷,邻居不止一户瞧见了七郎。
    杨婶子站在院门外探头探脑,欲言又止。
    “应家嫂子,你们家不是立的女户么?跟着你家阿满回来的那位,对对,就是头戴斗笠,拎着包袱进门的高个子后生,难不成是你们家招了入赘的女婿?”
    义母在门外尴尬地不知如何应对,连说几遍—
    “老家投奔的亲戚”,“小满他爹——那个,表叔家的大儿子”,“对对,远房表亲……”勉强应付过去。
    杨家婶子啧啧赞叹,“你家表侄子长得好身段!腰是腰,腿是腿的。老家定亲了没有……”
    应小满像条游鱼儿般滑进小院里,往后招招手,示意七郎跟上。七郎悄然进了西屋。
    杨家婶子今天过来倒不是特意打探阴私。她有正事来商量,提着满满一竹篮东西过来的。
    阿织她娘,也就是水灾祸事里摔了一跤过世的徐家寡妇,早已过了头七。
    报上官府验核无误,顺天府在城外的漏泽园[1]拨了块地,把徐婶子的棺木葬在八尺地里。那是五六天前的事。
    “你们应家也不富裕,多养活阿织一张嘴不容易,丧葬纸乐你家又没少出份子钱。”乡亲们过意不去,你家凑一点,我家凑一点,合力办完丧事,又立了块简易墓碑。
    “凑的份子除去丧事花用,还剩下不少零碎。大伙儿一商量,不拘钱物都留给你家。喏,全放篮子里了。”
    杨家婶子死活留下篮子,义母推辞不得,拎着篮子回来,拨了拨里头东西。
    半篮子金银箔纸,几尺素布,几根白蜡烛,最底下放了整贯钱。
    “这是乡邻们把我们家出的份子还回来了。”
    义母感慨地放下篮子,取出一支素绢花,叫来阿织,素花簪在小小丫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