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横须贺快递和关岛快递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342章横须贺快递和关岛快递
    这句话,绝对是景志远震撼之下的本能反应。
    没有半点知识,全凭一个直觉。
    但必须承认,直觉很准确。
    「您的判断很对,以这个方案的优化区间而言,确实已经具备了改造成一架可重复利用飞行器的潜力……」
    常浩南能够看出,对方在来之前特地有所准备,只是不够充分,所以才被自己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种情况下,难免感觉到有些尴尬。
    因此先是不动声色地帮着挽了波尊,然后才指着概念图下面的几条曲线,继续介绍道:
    「根据风洞测试结果,尽管特定设计点上的气动性能略逊于各自的最优化设计,但综合来看,当这一构型以0-10°正攻角做滑翔飞行时,在马赫数4.5-10.5的区间内升阻比都能维持在3.2以上,所以更能适应多任务丶大包线飞行的需求,在全飞行流程范围内有着显着优势。」
    「另外,出于通用性和生产效率的考虑,我们也保留了原有方案中可变整流罩的部分,也就是上表面设计固定不变,通过更换下表面,也就是压缩面的设计来适应不同射程范围的性能要求。」
    说到这里,他轻点滑鼠,把PPT翻到后面一页。
    上面画着一个跟之前的方案类似,但总体看上去更加丰满的设计图:
    「在更换压缩面之后,可以把优化区间基本平移提升至马赫数11.5-17.5,对应射程在5000公里级别中远程飞弹的任务需求。」
    「实际上,更高区间的优化也可以做,只不过现阶段,洲际飞弹即便使用普通锥形弹头也能飞到20马赫以上,已经基本无法拦截,考虑到第一宇宙速度的限制,即便换用乘波体设计也很难进一步优化,只能改善弹道的灵活性,对于突防概率的提升不大,反而会由于不太规整的外形导致多弹头运载能力下降,所以暂时没有做出相关改进……」
    「……」
    景志远也没想到,自己只是随口一猜,结果还真就给说中了。
    虽然整个过程并不涉及任何跟「判断」有关的部分,不过既然常浩南都把台阶给铺好了,他也乐得顺坡下驴:
    「我就说嘛……这前后两组垂直安定面,看着就跟一架小飞机似的。」
    当然他也知道,不能在这些涉及到技术细节的地方继续纠缠,否则早晚还得继续露馅。
    所以,一句简短的过渡之后便话锋一转:
    「不过常院士,这个设计……长度会不会有些过于夸张了?」
    他伸出手到大屏幕上,比量了一下飞行器的尺寸:
    「如果安装到一枚弹道飞弹前面,再加上整流罩,那整体比例可能会……」
    景志远一时间想不出一个词来描述这种感觉,所以就卡在了这里。
    但常浩南肯定明白他的意思。
    前世的东风26飞弹在第一次露面时,发射筒那极其夸张的椎体尺寸就已经让不少人为之侧目了。
    而眼前这个方案因为是乘波体(东风26算是双锥体),还额外串联了一个低速乘波段和一个过渡段,所以甚至还要更长一些。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觉得怪才是正常的。
    常浩南在大屏幕上切换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飞行体内部结构剖面图:
    「这个方案本身就是作为运载体设计的,里面还有一个单独的空间容纳模块化战斗部,不需要额外再增加一个整流罩,直接安装在飞弹最前面就可以……另外,因为滑翔距离足够远,所以对于飞弹本身的需求也稍低一些,可以把动力部分适当缩短……」
    因为还没有选定具体的动力形式,所以PPT上并没有全弹结构的模拟图。
    景志远大概在脑袋里想像了一下,还是觉得这个头身比接近1:1的设计有点怪异。
    但只要性能足够好,怪点就怪点吧。
    他很快把关注点转移到更加重要的地方:
    「对于飞弹本身的需求稍低……所以还能继续在东风21的弹体基础上改造麽?」
    作为华夏第一种相对成熟的固体燃料弹道飞弹,东风21已经快要被薅羊毛薅秃了。
    但凡第二炮兵有个什麽新的点子,几乎都要把它拎出来改一改。
    「这次真不行了……」
    常浩南连连摇头:
    「面向中远程的那一款,需要更高的二级分离速度,东风21本身肯定达不到,除非进行大改,不过那和一个新的型号也没什麽差别了。」
    「至于面向中短程,2000公里射程内的基础型号,虽然东风21能满足分离速度的要求,但两级火箭用在这样一个型号上还是有点过于复杂了,而且中间还要经过一二级分离,动力段有点太长,反而不太方便……」
    「……」
    总之就是一句话——
    放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