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能量去哪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15章能量去哪了?
    其实按一般工程经验来说,一个大型设备首次进行测试,发现某项参数偏低10%,属于设计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情况。
    都应该是留出过馀量的。
    尤其总温这种数据,其实偏低比偏高好。
    至少安全。
    包括过去已经建成的几座JF系列风洞,也都是经过多轮设计调整之后,才逐渐向最初的设计值靠拢。
    但JF14在设计时采用了严格的二阶C-J方程解析解,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靠数值计算和经验相结合。
    所以,至少在爆轰驱动和激波反射这两个核心单元上,最终体现出的误差应该比较小才对。
    面面相觑一番过后,控制室里的一众人还是把目光集中在了指挥台后面的姜宗霖和于鸿儒二人身上——
    毕竟,只有他们才能下达最终决策。
    「看一下气流膨胀数据。」
    于鸿儒并没有马上拍板。
    风洞试验嘛,再怎麽急也不在这几分钟时间。
    很快,姜宗霖便在电脑屏幕上调出了一条波动幅度先弱后强的压力信号-时间曲线。
    「波动中心在740.3mV,对应的气流速度6175m/s,持续时间大约是125μs……」
    他一边报出图上的几个关键数据,一边眉头稍稍舒展开来:
    「气流数据倒是一切正常……这个稳态持续时间甚至比我们的预期还要稍微好一些,压力波动也很小。」
    身后站着的于鸿儒脸色也好转不少,连连点头:
    「嗯……确实已经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同类型的膨胀风洞了。」
    虽然这话完全是一个事实判断,但要是从姜宗霖口中说出来,未免有些自吹自擂之嫌。
    而他作为对方的老师,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控制室原本几乎凝固起来的空气,都因此而稍微松弛了一些。
    不过,姜宗霖的表情很快又带上了些许困惑:
    「既然这样,那说明常院士给出的计算方法,还有我们确定下来的设计步骤,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唯独总温方面……」
    「……」
    他说着轻叹口气,翻开放在旁边的笔记本,但动作却有些漫无目的。
    这种情况,在他近三十年的研究生涯里,都从未见过一次。
    实在不知道要去哪寻找解决方案。
    经验更丰富的于鸿儒则双手背过身去,低头来回踱步不语。
    显然也在思考。
    几分钟后,他啪地一声踏出,接着停住脚步:
    「这样……先检查一下总温相关的传感器,确定不是测量过程本身出的问题。」
    话虽然是这麽说,但风洞为了保证数据可靠性,像压力丶温度这些核心传感器都是采用双备份制度。
    如果三套测量系统的结果之间相差太大,系统就会直接报错,而不是机械性地给出一个无意义的均值。
    所以于鸿儒也没指望真靠这一手来解决问题,而是继续道:
    「如果传感器没问题的话,等会冷却和泄压过程结束之后,让技术人员去现场检查一下洞体的结构情况,如果确定没有安全隐患,那就下次测试先提高3%的参数,看看总温会相应产生什麽变化……」
    工程上的事情,有时候确实说不太清。
    但问题总要解决。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工作总还是要按照计划继续推进下去。
    况且除了总温以外的其它数据全都正常,也确实超出了过去的经验。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他并没有一步到位地直接调高10%。
    而是决定先试探一下。
    ……
    随着于院士一声令下,整个项目团队又重新行动起来。
    作为正向爆轰驱动风洞,虽然JF16多出的激波反射腔和辅助爆轰段给设计过程增加了很多难度,但它们本来也是爆轰驱动段的一部分,所以在事后维护和检修方面反而比几个老前辈要稍微省事一些。
    因此,众人很快便轻车熟路地完成了刚才的全部要求。
    风洞结构,全部安全!
    这个结论让姜宗霖心下稍安,抬起手腕看了看表:
    「让同志们休息一下,下午三点准时进行第二轮测试!」
    风洞的操作过程完全自动化,并没有什麽体力活,但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在下完刚刚那条指令后,姜宗霖自己却并没有去休息。
    而是把手中已经快翻到最后面的笔记本合上,接着重新翻开——
    不是从第一页开始看。
    而是直接找准了中间的某个位置……
    刚才他的思维一团乱麻,看笔记只是习惯性排解压力的动作而已。
    现在冷静下来之后突然意识到,或许可以从之前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