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我们可不是说着玩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17章我们可不是说着玩的
    磁流体发电,倒不是常浩南自己创造出来的新名词。
    实际上,这个概念产生的时间相当早,甚至可以上溯到电动力学的创始人麦可·法拉第。
    而第一个与磁流体发电的专利也在1910年于美国落地。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理论很丰满,但在随后的近一个世纪时间里,人类始终没能掌握可靠的丶产生高速等离子体的技术手段。
    直到21世纪初,人类才第一次建造出实际可用的磁流体发电验证设备。
    说是设备,其实由于受制于磁流体的强度和速度,规模和发电功率仍然都很小。
    更接近某种玩具。
    如果只是这样倒也还好。
    毕竟人类第一次实现核能发电,功率也同样点不亮一个灯泡。
    关键是,似乎在短时间内都看不到什麽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前景。
    总之即便是在行业内,都能没掀起太大风浪。
    所以在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姜宗霖并没有马上往应用的方向去想。
    而是直接开始考虑如何削弱这一效应:
    「所以,只要让磁流体不再切割磁感线,就不会产生感应电势了?」
    常浩南刚才的提议也正是这个意思:
    「没错。」
    他点了点头:
    「设备磁场和地磁场都是大致与地面水平,且呈东西走向的,所以正常的风洞工作过程其实不会出问题……但在增加那个气体循环设施之后,磁流体的流向就会变化,导致损失一部分能量……」
    「其实单纯损失能量倒还好,我是担心你们搞出来的气体流速太快,感应电势差太大,对设备本身造成风险……」
    最后这句话,就明显是带着几分开玩笑的语气了。
    别说是气流总温8000K,哪怕气流温度真的达到8000K,也不足以完全电离以氮氧为主的工质气体,更不可能达到固体金属那样10^6S/m量级的电导率。
    如果真那麽容易搞出危险,那磁流体发电技术就不至于在几十年时间里都无人问津了。
    更何况,风洞本身的安装方式就是严格接地的,哪怕真有个几百上千伏的电压,也不至于真的破坏设备本身。
    电话那头的姜宗霖自然也听得出来,当即爽朗地笑道:
    「放心吧常总,我们每次测试之后,都会全方位检查设备的结构安全性,保证把一切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那好,我就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JF14风洞是当下力学所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常浩南也没有再和姜宗霖谈太多其它事情,例行鼓励了一番之后便结束了通话。
    但在放下听筒之后,他马上从办公桌右手边的抽屉里掏出了一个笔记本。
    皮质封面已经带上了不少岁月的痕迹,而本子的侧边更是因为经常翻动而几乎被完全染成黑色。
    不难看出,已经用了颇有一些时日。
    这是常浩南重生之后不久那会儿,从京航大学某个文具店里面随手购买的。
    用来记录一些暂时还没有条件进行研发,但以后会有用的灵感或者想法。
    他把本子翻开,在一张空白页的最上面写下了一行标题:
    爆轰驱动磁流体发电——
    磁流体发电的难度,至少90%都来自于如何产生足够速度和电导率的高能气流。
    而脱胎于超高速风洞的爆轰驱动技术,则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当然,只能产生最多不超过0.01秒的一瞬间。
    想要用在正常发电设备上属于痴人说梦。
    但如果……恰好就是脉冲电源呢?
    目前最主要的脉冲电源,是以电场形式储能的电容电源。
    但电场储能对于大功率中间储能元件的性能要求极高,往往有着极其夸张的体积和成本。
    以电容脉冲电源为例,要想达到100MJ以上的储能,那麽光是其中的电容器就会相应达到100立方米左右的惊人体积。
    并且还是以指数方式增长。
    至于飞轮储能丶重力储能等机械手段,因为转化效率的问题,上限实在太低,往往更适用于稳态电源。
    而无需大功率开关丶没有转动部件丶可直接向负载传递能量的磁流体发电机,则没有这些方面的担忧。
    完全可以应用在不方便使用电容/电感储能的场合之下……
    常浩南奋笔疾书,很快写满了笔记本上的一整页纸。
    停笔思索片刻之后,又在最下面打上了四个星号。
    优先级四星。
    也就是眼下先不启动研发,但在客观条件允许之后马上向其中投入资源……
    ……
    就在常浩南这边正在奋笔疾书的同时。
    数百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