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0章 把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的另一边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两个月后,深秋时节。
    盛京飞机制造厂。
    在几名技术人员的带领下,二十余名身着白色或天蓝色春秋常服的中高级军官沿着人员通道,鱼贯进入零号总装车间。
    高高的穹顶之下,是如同钢铁仪仗队般排...
    我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头一片纷乱。今天是国庆节,按理说应该热闹非凡,但我的心情却异常沉重。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编辑发来的信息:“老大,约稿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了?9?3阅兵的装备分析,我们这边想提前做点预热,毕竟这次的阅兵规格很高,而且据说是首次公开一批新型装备。”
    我深吸了一口气,没有立刻回复。不是不想写,而是这次的阅兵内容,确实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从内部渠道传出来的几张模糊照片来看,这次展出的装备……怎么说呢?和我熟悉的任何一款现役装备都不太一样。尤其是那辆被遮得严严实实的“神秘车辆”,从轮廓上看,完全不像是传统的主战坦克或者步战车,反而更像是某种科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陆战平台。
    我揉了揉太阳穴,脑子里浮现出几个关键词:隐身、无人、智能化、模块化……这些词在我脑海中不断翻腾,像是某种预示。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次普通的阅兵,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革命”。
    我打开电脑,登录了几个内部论坛,果然,已经有几个熟悉的老军迷在讨论了。有人说是“黑科技”,有人说是“概念车”,还有人说是“外星科技”。我笑了笑,心里却隐隐有些激动。作为一个军迷,我一直坚信,真正的技术突破,往往都是从“不可思议”开始的。
    我开始整理资料,调出过去几年来所有相关的技术动态。从电磁炮、激光武器、高超音速飞行器,到人工智能作战系统、量子通信、新型复合装甲……这些技术,原本都还处于实验阶段,或者只是在小范围测试。但这次的阅兵,似乎是要一口气把这些成果全都亮出来。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去年年底,我曾受邀参观过一家神秘的军工研究所。那里的负责人??一位姓林的中年男人,曾对我说过一句话:“你知道吗?我们正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改变战争的形态。”
    当时我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现在回想起来,或许这次的阅兵,就是那场“改变”的开始。
    我一边整理资料,一边在脑海中构思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装备参数,更应该从技术、战略、历史等多个维度去分析。我要让读者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阅兵,而是一场技术革命的开端。
    我敲下第一个字:“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阅兵式……”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到了凌晨。窗外的烟花还在不断绽放,而我却沉浸在写作的兴奋中。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写了将近五千字,几乎是一气呵成。
    写完最后一段,我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我知道,这篇文章一定会引起轰动。不是因为我的文笔有多好,而是因为这次的阅兵内容,本身就足够震撼。
    我按下“发送”键,邮件标题只写了四个字:“先导分析稿”。
    发送成功后,我拿起手机,给编辑回了个信息:“稿子写完了,你可以先看看。不过我得提醒你,这次的阅兵内容,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编辑秒回:“收到!老大你真是神速,我这就安排排版。对了,今晚的推荐票红包记得发啊,兄弟们都等着呢。”
    我笑了笑,打开APP,设置了红包金额,写了一句话:“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本书能写到今天,离不开你们的陪伴。接下来的故事,会更精彩。”
    红包刚发出去,群里瞬间热闹起来。
    “老大威武!”
    “终于等到你出手了,等这篇分析稿已经等了好久!”
    “话说这次阅兵的装备,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逆天吗?”
    我看着这些留言,心里一阵温暖。作为一个写作者,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看到自己的文字被人认可,被人期待。
    我关掉手机,重新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接下来的章节大纲。这本书虽然已经写了快500万字,但我心里清楚,真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章节,我打算从阅兵的背景入手,讲述这些新型装备的研发历程,以及它们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我也会引入一些新的技术设定,比如“量子隐形技术”、“纳米装甲”、“脑机接口战术系统”等等。
    这些技术,虽然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在现实中,已经有科研团队在进行相关实验。而我,作为一个拥有“科研系统”的主角,正是这些技术背后的关键人物之一。
    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那个熟悉的界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