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章 我艹,飞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我们会展示它的机动性能和部分隐身功能。”张指挥官说,“至于激光武器和AI作战系统,可能不会在阅兵中公开演示。”
    我理解地点了点头。毕竟,这种级别的技术,不能一次性全部暴露。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陆续参观了其他阅兵装备,包括新型隐身主战坦克、高能激光防空车、AI辅助指挥系统、量子通信中继车等等。每一项技术都让我感到震撼,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参观结束后,我回到临时办公室,开始整理笔记。我知道,接下来的文章必须更加谨慎,既要展示技术的先进性,又不能泄露核心机密。
    我打开电脑,敲下第一行字: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首次公开一批前所未有的新型装备。这些装备不仅仅是武器,更代表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
    我继续写道:
    “在这批装备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量子隐身无人战车’。它的出现,意味着未来战争的形态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有人作战’到‘无人作战’,从‘传统武器’到‘高能激光’,从‘人工指挥’到‘AI辅助决策’,每一个细节,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我一边写,一边回想着刚才的所见所闻。每一段文字,都像是在记录一段即将改变世界的历史。
    写完后,我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涉及任何保密内容,然后将文章保存为“阅兵深度解析(第一部分)”。
    我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敬畏。
    我终于明白,林所长说的“引导比揭露更重要”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只是记录者,更是引导者。我要让读者理解这些技术的意义,而不是仅仅惊叹于它们的外表。
    我拿起手机,给林所长发了一条信息:
    “林所长,我已经参观了基地,也完成了第一部分的解析稿。这次的阅兵,确实非同凡响。”
    几秒钟后,林所长回复:
    “很好。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你。”
    我看着这条信息,心中隐隐有种预感??这次的阅兵,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我坐在基地临时办公室的电脑前,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照得屏幕微微反光。我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片刻,思绪还在刚才的参观中回荡。
    那辆“幽灵”战车的演示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辆无人战车,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让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站在这个变革的边缘,亲眼见证这一切。
    我深吸了一口气,继续敲击键盘。
    “量子隐身无人战车的出现,标志着无人化作战时代的正式开启。它不仅具备隐身能力,还能通过AI战术系统进行自主决策和作战。这意味着,未来的战场将不再局限于人类士兵的参与,而是由智能系统主导的高效作战体系。”
    我顿了顿,脑海中浮现出林所长说过的话:“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改变战争的形态。”
    “这场阅兵,不仅仅是一次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科技革命的宣言。从隐身装甲、激光防御系统,到人工智能辅助作战系统,再到量子通信技术,每一项技术都代表着未来战争的关键节点。”
    我继续写道:
    “但这些技术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研发故事?是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完成了这些看似科幻的成果?”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请进。”我说。
    门被推开,走进来的是林所长。他穿着一身深色夹克,神情依旧沉稳。
    “写得怎么样了?”他走到我身边,目光扫过屏幕。
    “第一部分已经完成。”我点头,“不过,我还有太多问题。”
    林所长笑了笑:“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这些技术的研发过程。”我说,“比如‘幽灵’战车,它的量子隐身系统,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林所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阅兵训练场,沉默了几秒后才缓缓开口:
    “‘幽灵’项目,最早起源于十年前的一次理论研究。当时,我们的一位量子物理专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如果能够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实现对电磁波的操控,是否可以让物体在雷达和光学探测下‘消失’?”
    我听得入神,忍不住问:“后来呢?”
    “后来,我们组建了一个跨学科团队,联合了量子物理、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开始进行实验。最初的实验并不顺利,因为量子纠缠的稳定性极低,很难在实战环境中应用。”
    “那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我追问道。
    “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量子材料,能够稳定地维持量子态,并且可以在不同频率下进行切换。”林所长解释道,“这项技术,后来被应用到了‘幽灵’战车上,实现了真正的隐身能力。”
    我点了点头,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接下来的章节内容。
    “所以,‘幽灵’战车的研发,其实是一次跨学科合作的成果?”
    “没错。”林所长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未来战场系统’的概念。它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量子隐身、纳米装甲、高能激光、AI战术系统……这些技术,缺一不可。”
    我沉思片刻,然后问:“那这些技术,未来会怎么发展?”
    林所长看着我,眼神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未来?未来就是让这些技术真正走向战场,成为改变战争规则的核心。”
    我心头一震。
    是的,这不仅仅是一次阅兵,而是一次技术革命的起点。而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有机会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隐藏在幕后的科研成果。
    我重新坐回电脑前,继续敲击键盘:
    “‘幽灵’战车的研发,只是这场技术革命的冰山一角。在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类似的技术应用,比如‘脑机接口战术系统’、‘纳米装甲修复技术’、‘量子通信中继车’等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不仅会改变战争的形态,也会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从军事到民用,从战场到社会,科技的进步,终将改变一切。”
    我停顿了一下,写下最后一段:
    “作为一名写作者,我有幸站在这个时代的前沿,见证这一切的发生。而接下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写完最后一个字,我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我知道,这篇文章会引发轰动。不是因为我的文笔有多好,而是因为这些技术本身,就足够震撼。
    我按下“保存”键,文件名是:“阅兵深度解析(第二部分)”。
    然后,我转头看向林所长,问:“接下来,我该做什么?”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