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原型机,要在华夏生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尤其对于主要用户,也就是中小型国家来说,面对的威胁也大多来自单一方向。
    但军售市场也是市场,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
    那可就是绝杀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能在扩展探测范围的同时,保证其它层面的性能。
    想到这里,卡索雷停下了手中的笔:
    「对于没有机械动作结构的相控阵雷达来说,瞬时带宽一般受限于阵列孔径丶子阵大小和扫描角度……贵方给出的设计方案中,阵列孔径和子阵大小相比同类产品没有出现数量级的提高,那麽设置正负75°这样大的扫描角,是否会影响到空间解析度和动态范围?」
    这个问题,有些出乎了范济民的预料。
    一个航空工程师能将这些信号处理领域的知识脱口而出,显然此前做过了不少功课。
    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应付过去的。
    因此,他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头看了一眼面前的笔记本——
    作为主要技术人员,范济民自然知道问题的答案。
    但他首先需要确认,关于雷达设计原理的部分,有哪些是现在就可以说的。
    大概半分钟后,范济民推了推眼镜,徐徐开口道:
    「在『高明』雷达系统中,我们在子阵层面上使用真实时间延迟技术,取代了常规相控阵雷达中的移相器,从原理上避免了空间和时间色散对瞬时带宽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的雷达之所以远远比国外的同类型产品更轻,从而可以使用简化版本的天线支架,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延迟线不仅降低了天线阵面本身的重量,还减少了散热和供能负荷……」
    「如果卡索雷博士您有兴趣的话,我可以从原理上给您解释一下时延相控阵列的数学模型……」
    「……」
    「不不不……我大概已经理解了……」
    眼瞅着范济民越讲越来劲,甚至准备直接上数学原理,卡索雷当即表示敬谢不敏:
    毕竟,对方能在这个阶段就大大方方讲出来的,恐怕是在教科书上都能找到的基础理论。
    现在只需要知道,华夏人用了一种代替移相器的新技术就足够了。
    重点在于,新技术的应用是否会给整个项目带来额外风险。
    而他也直截了当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范济民则表现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在提出这个设计方案之前,我们就已经进行过了充分的原理和技术验证,因此风险,以及研发周期绝对在可控范围之内。」
    听到这前半句话,卡索雷还算是松了口气。
    但紧随其后的内容,似乎就有点不太对劲了:
    「当然,落实到项目上,不同的载机平台会对链路噪声丶方向图特性丶时延误差,以及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产生影响,如果想要获得最优化的雷达性能,那就需要针对具体的的载机-雷达结合体进行精细化调整……」
    「所以贵方的意思是……」
    卡索雷的脸色严肃起来。
    听到对方的直球提问,范济民合上面前的笔记本,也不再兜圈子,说出了自己……或者说是来自常浩南的要求:
    「第一架原型机,需要在华夏生产,并进行完整试飞和设备测试!」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