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五章 陛下三思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张可大的这些想法,当然也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想法。
    四海之内有没有异己的力量并不是最值得的担心的事情,只要他们不来危害自己,那么暂时都可以放任他们的存在甚至是发展。
    因为决定自己命运的东西,永远是自己所拥有的力量。
    只要自己这一方足够强大,所有的异己力量都不过是自己的盘中餐,等于是在给自己发展而已。
    自从五军都督府改制重组之后,类似于海军左都督张可大这样一心想着早日统一海军军令事权的人物,还有很多。
    边卫军的左都督侯世禄,也在左护军梅之焕的坚定支持下,开始了统一九边各镇号令的进程。
    不光是军旗要统一,军服要统一,军械要统一,军令更要统一,朝廷保障九边各镇的军需物资也要统一供应和调配,甚至也包括了统一九边边卫军的番号和编制。
    除此之外,近卫军、内卫军、后备军都是如此,各个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和左右护军们,都在努力地调整和理顺着都督府与所属各地军队之间的指挥关系。
    类似这样的事情,如今已经根本不需要崇祯皇帝一次次地耳提面命了,甚至也不需要一次次地亲自下发圣旨了。
    改制重组后的五军都督府,各自管理着各自的一方事务,谁也不愿意让自己手中的权力被各地的军头所架空。
    而且那些本就出身于地方总兵的新勋贵们,一旦坐上了如今都督府的朝廷高位,有的是办法心照不宣地去节制各地的总兵大将,理顺自己与各地军头的关系。
    与此同时,他们这样做,也等于是在帮助皇帝逐渐逐渐地削平那些军中的各种派系与山头。
    这也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所乐于看到的一个局面。
    这样的事情,他当然早就想做了。
    可是自己无论如何做,也不如眼下这样,通过五军都督府的改制重组,让那些登上了新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护军们替自己去做。
    否则的话,就算自己浑身是铁,可又能打几根钉呢?!
    类似这样的事务,若是自己事事亲力亲为,就算自己累死,恐怕也干不了多少事啊!
    比如海军都督府的事务,崇祯皇帝就放手让海军左都督张可大全权去做了。
    包括天津造船厂的事务,除了沈廷扬申领调拨经费的时候,崇祯皇帝需要向内务府打招呼之外,几乎很少直接过问造船的进度与具体事宜。
    一来自己也不甚懂,追问得急切了,免不了要给他们添乱子。
    二来也是用人不疑,沈廷扬这个人值得充分信任,那就干脆完全放手。
    这样一来,反倒更能激发沈廷扬这种人的潜力。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自从船厂设立以来,崇祯皇帝只管给权给钱给官位,其他的事务从不追问,结果越是这样,沈廷扬就越是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唯恐辜负了皇帝的这种信任。
    两年下来,沈廷扬的官是越做越大,然而他这个人却是越来越瘦,才三十七岁左右的年纪,却已经是两鬓花白了。
    且说崇祯皇帝在二月二十一日的上午辰时前后,接到了海军都督府经军机处转呈的报告之后,心中大为高兴,当时就派人找来了内阁首辅李国镨、军机大臣孙承宗、内臣大臣兼礼部尚书徐光启,以及兵部尚书南居益议事。
    这几个人里,军机大臣孙承宗以及在军机处参与机务的兵部尚书南居益,已经提前看过了来自天津的消息,唯有内阁首辅李国镨、内阁大臣徐光启未进军机处,对于这样的军务机密尚不知情。
    等到这几个人奉旨来到乾清宫,崇祯皇帝让人将军机处的奏报交到李国镨的手上,片刻过后,等李国镨、徐光启先后看完报告,随即对这几个人说道:
    “张可大、梁廷栋、沈廷扬三人的联名奏报,卿等都已知道了!造船事小,海军事大!
    “且大福级三层夹板战船,将是我皇明海军今后长期以内的主力战船!今日功成,值得庆贺!”
    崇祯皇帝声音洪亮,声音里透着满满的高兴。
    崇祯皇帝这话说完,包括首辅李国镨、军机大臣孙承宗、阁臣徐光启以及兵部尚书南居益在内的殿中人,一起躬身向皇帝称贺。
    兵部尚书南居益,更是上前一步,对着皇帝躬身说道:“陛下大兴海军之圣意,臣等皆已悉知!今大福级战船能够自行建造成功,我皇明海疆之稳固将指日可待!此事诚为可喜可贺之大事也!臣恭贺陛下!”
    南居益当年可是带着福建的水师与荷兰人打过澎湖海战的,虽然血战得胜,但是明军水师这一边损失惨重。
    而损失惨重的原因,就是荷兰人的战船更加巨大,船上装备的火炮不仅更加犀利,而且数量更多。
    人家一艘夹板船上的大炮数量,就顶得上当时的福建水师数十艘战船的火炮数量。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能够打赢这场海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