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当时没有伤着吧?”
“没有,只是手臂上擦破了点皮而已”
“没有留下什么伤疤吧?”
“没有”
“谢天谢地,真不好意思,当时连声谢谢都没讲,就跑了”
两人沉寂片刻后,见保卫处长仍没来电话,范清婉于是转换了话题,问到:
“师兄,你们馆姜副馆长因车祸去死这件事,想必你应该知道吧?”
“知道”
“他家属来找过你们没有?”
“来过”
“都是为了…?”
“为了姜副馆长的丧葬费和生活补助等事。不过…“
“不过什么啊?“
“他老婆临走前,向我们馆长哭诉了一句,说什么…要是那天晚上不是去参加一个什么会议,姜副馆长也不会出事“
“参加什么会议啊?“
“据我们后来了解,姜副馆长在出事的那天晚上,是应我们南大历史系吴影教授的邀请,去参加了一个学术座谈会,也就是在那晚,开完会后,姜副馆长开车出了事”
“吴影教授?…等等…就是历史系的那个吴影教授?”,范清婉问到,
“是的。“
“对于吴教授,我至今还有很深的印象的,杨之江又补充到,
“你以前上过吴教授的课?”
“是的。我曾听过他的一门公共课,至今,还记得很清楚,那堂课的主题是‘关于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文化修养和人生哲学’,讲得真是太精彩了!当时北园那间大的电教室里,全都坐满了人,连外面的走廊都被挤满了。”
范清婉忽然捂着嘴笑了起来:“其实那天,我也去听了。”
“不会吧?这么巧?这么说,在舞场之事前,我们就已见过面了?”,杨之江刚一出口,就感到有点不妥。
“嘿嘿嘿…也许吧。那时,我刚进南大,读一年级,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一听到哪里开公共课了,兴奋的不得了,往往是,不假思索,就冲过去一阵猛听,像个愣头青似的“
“同样!同样!”,杨之江连忙笑呵呵地附和到。
“我还记得,那天,吴教授穿的是一身笔挺的藏青色中山装,样子潇洒自信,在讲台前走来走去,口中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绘声绘色地说到:‘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帝,到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中国历史上422位皇帝中,只有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是最有文化的皇帝。无论是在诗词歌赋、史学经学,还是在佛礼道学、易经卜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堪称为千古一帝,千古一帝!’。哈哈哈…当时吴教授的这番慷慨陈词,可把我们这些年轻的新生都给震惊了。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并不响亮的梁王朝,一个并不出众的梁武帝,竟然在历史学家的眼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威望,真是想不到,想不到!“
杨之江看了看范清婉,欣喜地说到:
“深有同感。后来,我还天天跑图书馆去刨,这才知道,梁武帝萧衍此人,真是不简单,不仅在文学上出类拔萃,而且在个人品行和国家治理上,也是独树一帜。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什么谤木函、肺石函,什么儒释道三教同源,真是令人耳目一新,不得不由衷钦佩”。
范清婉接着他的话题,说到:“他还举办了中国历史上首届全国性的围棋大赛,并开天辟地设立了‘九级棋品制’“
杨之江突然打断了她的话,说到:“你不提九级棋品制,我都差点忘记一件事了,姜馆长的老婆,还向我们反映了一件怪事”
“什么怪事?”,范清婉笑容顿收
杨之江未作言语,而是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张照片,递给了她,然后说到:“你先看一看这张照片”
“这…好像是在…白色布料上盖了一个用篆体雕刻的印章”
“是的,这是姜副馆长在入殓时,他老婆在他换下来的衬衫上发现的,这印就盖在胸口正中的位置。后来,我向馆内一位老专家请教,这才得知,那个印鉴,原来叫什么..九…九老仙都君印”
“九老仙都君印?”
“是的。据我们馆的老专家说,这是茅山的镇山玉印,玉印的材质,取之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赫赫有名的和氏壁”
“和氏璧?”
“是的,老专家是这么说的”
“这么说来,这九老仙都君印与那传国玉玺还同宗同源啊?”
“可不是?我们馆老专家说,当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因没得到传国玉玺,被世人讥讽为白板皇帝。后来,他听说九老仙都君印是用那和氏璧的剩余玉料做的,于是就立即派人向茅山道观索要,拿到手后,就令人将其磨平,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作为君权神授之合法凭证,但三刻三试后,玉印上仍然显示的是‘九老仙都君印’六个字,无奈之下,最后将那玉印送回给了茅山,哈哈哈…”
“这也太离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