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雅巴危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14章雅巴危机
    过山峰的一句话报告没有得到任何当事方的回应。
    或者说,暂时都没有回应。
    但是,据说港交所与纳斯达克都进行了询问,要确认消息的真伪。
    纽约是深夜,距离纳斯达克开盘还有11.5个小时,即便距离盘前也还有9个小时,所以,大洋彼岸还能再等子弹飞一飞,而过山峰出手的时间正是港交所正常交易的时间段。
    所以,资本市场在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给出了反应。
    来自过山峰的风吹动了阿里的二级市场。
    在上午11点之前,阿里的股价走势是上涨的,而一过这个点,股票走势出现一个明显的转向,一个小时的时间便跌掉了6%的股价。
    等到中午休盘一个小时,从下午1点到4点,阿里的股价震荡着下行。
    最终,阿里股价在大半天时间里重挫11%,市值蒸发超过93亿港币。
    没有等来当事公司的回应,但股民们已经相信了过山峰的信息。
    严格来说,港交所的阿里网络公司只是阿里集团的B2B业务,并不包括如今声势正旺的淘宝与淘宝商城,而支付宝的问题更多也是隶属于整个集团的利益。
    但是,重要资产未经披露的转移,这暴露出的内部问题与可能出现更激烈的斗争,都让人产生了疑虑。
    另外,毕竟只是B2B,尽管淘宝与淘宝商城如火如荼,阿里B2B本身的增长因为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并不让人惊喜,这次的事情为不少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撤出的理由。
    93亿港币灰飞烟灭,过山峰的做空无疑已经成功了一半。
    不过,一个让股民丶机构丶业内业外以及阿里本身都很疑惑的问题在于,过山峰这个空头到底是如何锁定这次转移事件的?
    伴随着这样的疑惑,前两次做空里就出现的问题再次浮现——过山峰背后到底是谁?
    从过山峰的命名丶目标范围丶调研报告丶注册地点等因素分析,它大概率是一家国内机构。
    可是,它到底是从哪里得到的阿里这种级别的信息?
    这天晚上,来自《财新周刊》的主编在百晓生平台上发言,更新了相关消息,确认阿里是在今年6月份进行的转移。
    6月份,已经整整半年时间。
    阿里秘而不发,雅虎与软银这两个机构股东又是否知情?它们是否同意这样的转移?
    这次过山峰动手,是不是背后还有雅虎或者软银的授意?
    总不会是阿里自己人泄密吧?
    如果信息源来自阿里,是无意还是有意?
    阿里与雅虎的5年协议即将到期,这里面是否存在更深层的博弈?
    来自过山峰的一句话太简洁,结合阿里B2B单独上市丶阿里与雅虎合作临期等问题便似有更多可供挖掘的理解。
    不同于阿里集团藉助华夏市场的蓬勃发展,雅虎近些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的。
    这两家的合作是在2005年8月,彼时,雅虎以6.4亿美元现金丶雅虎华夏业务以及从软银公司购买的淘宝股份,合计算作10亿美元的价值,拿到了阿里40%的普通股。
    那时的雅虎虽然不在巅峰,但仍旧相当强大,而阿里只是崭露头角,整体营收甚至没超过1亿美元的门槛。
    时至今日,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一切仿佛都天翻地覆。
    阿里已经成为华夏网际网路的BAT巨头之一,雅虎却在与谷歌丶脸书的竞争中一败涂地,连创始人杨致远也辞去CEO,改由巴茨接任。
    去年,微软提出以4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最终被雅虎董事会以「极大低估了雅虎的价值」为由拒绝。
    今年,雅虎的市值已经跌到了218亿美元,再也不可能拿到去年那样的收购价。
    上任一年的巴茨尽管被寄予厚望,但似乎也无力改善公司的基本面,尽管与微软达成全球搜索业务的合作,进行了许多业务的重组,尝试推动雅虎网络媒体的发展……
    可是,投资者们用票子投票,并不认可这些措施,正在逐渐远离雅虎。
    同时,雅虎与阿里的友好关系也在急转而下,不同于杨致远,巴茨的性格强硬,言语直率,据说曾经当面指责登门拜访的马伝,认为他破坏了雅虎在华夏的品牌。
    她如此性格,但马伝也不是省油的灯,今年已经出现多次不愉快的舆论影响。
    究其原因,两家公司2005年合作的条件让阿里的控制权有旁落的风险。
    一旦到了2010年的10月份,已经占据一个董事席位的雅虎就有权在目前的4席中再增加1个位置,届时,雅虎2席,阿里2席,软银1席,态势完全不同。
    还有,雅虎的投票权也将从35%上升到39%,阿里系的投票权则从35.7%降为31.7%,软银是保持29.3%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