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下午五点整,孙玉涛来到会议室公布本次的认购明细。
消息一出,几家欢喜,几家愁。
因为这次认购的机构共有十五家,还有七八家企业的投资部门,但认购意向书被采纳,只有一小半。
这个结果也释...
正当我沉浸在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对未来憧憬的交织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悄然降临。那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周末上午,手机屏幕上闪烁着一条来自“心灵驿站”合作机构的消息提醒。“林晓老师,您好!我们这边有一位特殊的来访者,他似乎掌握着一些关于‘未来之声’的秘密。”看到这条消息,我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了。
来到约定的会客厅,一位穿着朴素却透着儒雅气质的中年男士已经在等候。“您好,我是陈教授,专注于研究人类潜在意识多年的心理学专家。”他微笑着伸出手,“最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听说您有特殊能力,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简单寒暄几句后,陈教授开始介绍具体情况。原来,在他们近期开展的一项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项目中,发现了一位名叫小宇的学生表现异常。这个孩子平时成绩优异、性格开朗,但每当面临重要考试或者重大抉择时,就会表现出极度的紧张和不安。更奇怪的是,他在日记里记录了许多看似预知未来的片段,比如提前几天准确描述出班级活动的具体安排,甚至能说出某位同学即将遭遇的小意外。经过一系列专业评估,排除了所有可能的作弊手段和其他超自然因素干扰后,陈教授认为这或许与“未来之声”有关联。
听完这些,我心里既感到惊讶又充满期待。如果真如陈教授所说,那么这对于深入探究“未来之声”的本质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答应参与后续的研究工作。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频繁往返于学校和实验室之间,通过各种方式尝试与小宇建立联系并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最初几次接触时,小宇显得有些抵触和不信任。毕竟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突然面对一群陌生人对自己进行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并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但是随着交流逐渐增多,特别是当他得知我也拥有类似的能力后,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有一次,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小宇分享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经历:“那天晚上睡觉前,我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告诉我明天早上会下雨,而且是那种倾盆大雨。第二天果然下起了暴雨,连上学路上都差点被淋成落汤鸡。”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困惑,“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异类,周围的人都无法理解这种感觉。”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宇认识和利用好这份特殊天赋,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我和陈教授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实验方案。我们将传统的心理测试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之前研发成功的脑电波监测系统对小宇在不同状态下大脑活动情况进行全方位记录。同时,还特别设置了几个模拟真实场景的任务环节,鼓励他运用“未来之声”来解决问题或预测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实验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展。通过对大量数据样本的分析比对,我们发现当小宇处于放松且专注的状态下时,其大脑中某些特定区域的活跃程度显著高于常人,并且与之前捕捉到的“未来之声”信号特征高度吻合。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未来之声”的存在并非偶然现象,更为揭示其背后的生理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和团队成员们共同撰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并表达了进一步交流合作的愿望。与此同时,“心灵驿站”也借此机会扩大了影响力,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加入其中。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发展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未来之声”,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声和误解。有人担心这项能力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人觉得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应该加以限制。面对这些负面舆论,我深知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于是,我联合几位资深心理学家发起了一场名为“科学解读‘未来之声’”的主题论坛活动。邀请各界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正确看待和引导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方向。活动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未来之声”的形成原理、应用价值以及潜在风险等内容,并强调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才能真正造福人类。此外,还特别设立了互动问答环节,耐心解答观众提出的每一个疑问,消除大家心中的顾虑。
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有效缓解了公众对于“未来之声”的担忧情绪。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用科学的态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