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直至出境。
做密探做到这份上,郭保坤实乃暗探界的楷模,令人不得不佩服。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郭保坤因为父亲下狱,已经见识到了人间的险恶,又经过在北齐潜伏的历练,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纨绔子弟了。
可惜世人愚昧,依旧以昔日的纨绔来看待他。
等到郭保坤在范闲的带领下,来到刑部大狱之中探视父亲。
郭攸之看到儿子郭保坤顿时傻眼了,以为郭保坤也被抓进大牢了。
没想到郭保坤现在竟然在范闲的手下做事,郭攸之激动得老泪纵横,对范闲千恩万谢。
郭保坤在郭攸之面前大肆吹嘘他在北齐搜集情报的事。
可郭攸之还是不相信郭保坤有这样的能力,以为北齐要亡国了。
这自是将郭保坤气得哭笑不得。
等他们父子叙旧之后,范闲便向郭攸之请教春闱的禁忌和规则。
郭攸之从头到尾看了新任礼部尚书郭铮所写的细则。
可郭铮只写了春闱规则之内的禁忌,对此外的规矩却只字不提。
要是范闲只是按照这上面的细则办事,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不仅如此,郭攸之更是提醒范闲不要接近任何一个考生。
范闲去见杨万里、史阐立、成佳林和侯季常他们的时候虽然没有表明身份,可在别人眼里这四个人早已经是范闲的门生。
一旦他们金榜题名,那就坐实了范闲营私舞弊的罪名。
范闲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此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可事实上,这些事都还算容易解决。
在郭攸之整理了一份新的细则之后,范闲只要照着施行就不会有大碍。
对范闲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怎么对待春闱的潜规则。
每次春闱之前,朝中的皇子大臣都会向主考官递上一张纸条。
这上面的名字自然便是他们需要主考官关照的门人亲信。
也就是说,在春闱开始之前,大多数中举名额几乎都已经被内定了。
或许其他文武百官递上的礼品和名单,范闲可以拒绝。
可是有些人,却是连范闲也要考虑拒绝的后果。
比如太子、林相,甚至连陈萍萍和他的父亲范建,都给他递了字条。
这种与范闲道德相悖的事情,自然让他极不舒服。
可是所有人都告诉他,历届春闱从来都是这样的。
他只要循例而行,便可以得到满朝文武的人情,对他的仕途大为有利。
反之,若是范闲真的逆势而行,自然会得罪整个朝堂。
甚至范建、林相手下这些本来会是他助力之人,心中也难免会对他生出怨言。
可范闲看到史阐立等来京赶考的书生,只能在饭店门口啃着凉馒头,就着灯光读书,心中很是难受。
这些踌躇满志来参加春闱的考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梦想只是一场虚妄。
抱月楼里,范闲在王启年和叶岚跟前大倒苦水。
王启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他,就又去求助叶岚,想让叶岚帮忙劝劝。
对叶岚来讲,这会儿还是有作业能抄的。
只要让范闲进宫,让庆帝当一回挡箭牌,自然能轻易把这事儿给解决了。
只不过,这到底对范闲是好是坏,还真说不准。
要是范闲照着老规矩来,自然能得到满朝文武的认可,对他以后的发展肯定有很大的好处。
范闲既可以选择接过李承泽的名单,跟二皇子李承泽缓和关系,赢得发展的时机。
还能选择趁机打压李承泽的势力,让亲近李承泽那一方的士子全都落榜。
同时把林相、范建、陈萍萍等自己这边的势力进一步巩固,结成同盟,一块儿去对付李承泽。
而且这也不耽误范闲提拔杨万里他们,从而培养范闲自己的势力。
可以说,这次春闱是范闲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可要是范闲真按原著里那样行事,结果会怎么样,叶岚也早就看得明明白白。
那就是把满朝文武都给得罪了,对他也没什么好处。
收获也就只有范门四子,其中一个后来还背叛了范闲。
这么一比较,对范闲来说简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两边对比差距太大,叶岚实在不觉得范闲的选择是对的。
要是范闲真没什么目的,就是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那也就算了。
可要是范闲已经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些,那就得考虑得失影响了。
所以,叶岚并没有劝范闲该怎么选,只是把不同选择的得失后果告诉了他。
听完叶岚的分析,范闲惨然一笑。
难道这些后果他想不到吗?
不!
这些后果范闲当然清楚。
或者说,正是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后果,他才会犹豫痛苦。
一种是当下的公平,一种是未来的公平,到底哪种更重要?
用错误的方法去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是对还是不对呢?
这春闱大考,不仅是对那些考生的考验,也是在考范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