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人字辈(十六)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解读和对现实世界的需求,自己编撰经书。
    《道德经》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
    君主把道德经当作帝王书。
    臣子把道德经当作权谋书。
    经学家把道德经当作哲学书。
    民间方士把道德经当作求仙问道的仙书。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本道德经。
    而张陵(张道陵)显然是更偏向于用求仙问道的方式来理解道家思想典籍的人。
    今年秋天丰收的季节刚到,蝗虫就来了。
    徐州扬州是蝗虫重灾区,饥民数十万。
    朝廷虽然拨款赈灾,但如今羌乱愈演愈烈,前线战事吃紧,所以雒阳朝廷实在是拿不出太多粮食赈灾。
    赈灾之事,主要还得依靠徐州扬州本地的豪强士族们。
    但是让豪强士族赈灾是有代价的,肯定又得大规模土地兼并。
    并不是所有百姓都有田能卖,一些灾民去年就卖了田,找当地豪强借了钱,今年又来蝗灾,借债还不上,只能卖身为奴。
    乡里破产自杀者数不胜数。
    张陵在“牛坡里”的一个农户家里救治农夫,却听得屋外传来里正的叫喊声。
    “乡亲们,乡亲们,粮来了。”
    饥肠辘辘的乡民们纷纷围住里正。
    张陵(张道陵)也忍不住过去看看。
    那里正似乎刚从别地回来,气喘吁吁兴奋道:“糜家心善,愿意借粮给我们挺过今年的蝗灾。”
    “家中缺粮的,可以去找糜家借粮。”
    里正说完,张陵随口一问:“那将来还粮时,又当如何?”
    面对张陵,里正很恭敬,毕竟张陵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救世主,有很多乡民都皈依了张陵,成为张陵的信徒。
    “还粮时,用明年的新粮还债就是了,若是还不上,也可以用田亩子女还债。”
    里正继续解释着糜家的恩德,无非就是糜家的利息比其他豪强更低,并且还款期限更长,等等。
    朐县糜家原本是依附于辽东苏家的小家族,与苏家联姻,帮苏家管理贸易站和港口。
    后来,糜家与苏家的联姻关系断了,也就从苏家脱离出来,并且在朐县老家经商致富,又用经商赚的钱兼并土地。
    所有赚了大钱的商贾,都是优先把赚来的钱搞土地兼并,而不是扩大生产,这在农业时代是正常的。
    经商风险太高,在官府眼里就是大肥羊。
    朝廷但凡缺钱了,肯定不会优先找宗室和权贵拿钱,而是找商人和百姓拿钱。
    在这种社会环境里,经商赚再多钱也没意义,官府一句话就能让你倾家荡产。
    所以,经商赚的钱必须用来搞土地兼并,从商贾转型为豪强,然后再培养耕读士人,从豪强转型为士族。
    虽然从苏家独立出来了,但糜家依旧跟苏家关系很好,是苏家在徐州的主要代理商。
    苏家把货物卖给糜家,然后糜家再把这些货物售卖到中原各地。
    糜家这个时候还不算很强大,只有几千亩地,一百多个佃农,十几个奴仆。
    所以他们自己生产不出来多少粮食,粮食都是从苏家买来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