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六十八章 李文忠去了和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日,朱允?召见王守仁,问其战事。
    王守仁拱手道:“陛下,倭寇多藏于东山岛,若欲剿灭,须以奇袭为主。臣已命水师练营精锐,潜入岛中,伺机而动。”
    朱允?点头:“朕愿亲自督战,以振军心。”
    王守仁大惊:“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动?若陛下亲征,恐有不测。”
    朱允?目光坚定:“朕若不亲征,何以示天下?何以安军心?朕意已决,即日启程,往东山岛督军。”
    ……
    景明五年冬,朱允?亲率水师,与倭寇决战于东山岛。此战,朱允?亲自披甲,率水师练营精锐,夜袭倭寇老巢,大破敌军,斩首千余,俘虏万余,倭寇自此不敢再犯。
    战后,朱允?于福建设宴,犒赏将士。
    “朕今日之胜,非朕一人之功,而是诸位将士用命,百姓支持。”朱允?举杯道,“朕愿以此战为始,使大明沿海永无倭患,百姓安居乐业。”
    席间,陈允恭拱手道:“陛下亲征,大破倭寇,此乃顾大人所愿。今日之胜,正是顾大人未竟之志。”
    朱允?微微一笑:“朕愿以此战告慰顾卿在天之灵,大明有陛下,便已足够。”
    ……
    景明六年春,朱允?回京后,继续推行新政,设“礼典编纂院”,命翰林院与辅臣书院合修《大明礼典》,以定礼制,兴教化。
    延熙十一年春,江南桃花依旧盛开,辅臣书院门前,学子们络绎不绝。书院讲堂之中,炉火未熄,数十名学子围坐,听讲顾正臣遗著《治国策》。讲堂之上,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儒正缓缓讲述:“顾大人曾言,‘辅政不为名,治国不为利’,此八字,便是他一生之志。诸位皆寒门子弟,若能铭记此八字,便不负书院之名。”
    学子中,一名少年站起,拱手道:“先生,学生有一问。顾大人既知削藩之策将致皇室分裂,为何仍力主施行?”
    老儒沉吟片刻,缓缓道:“此问甚好。顾大人曾言,‘社稷之安,重于皇室之和’。若藩王坐大,迟早必乱,天下百姓皆将受其害。顾大人以社稷为重,以百姓为先,此乃大义,非私情可比。”
    少年若有所思,点头坐下。
    讲堂之中,一名年长学子又问道:“先生,顾大人一生辅佐两朝,功高盖世,为何临终之时,却只言‘大明有陛下,便已足够’?”
    老儒微微一笑,缓缓道:“此言,正是顾大人之志。他一生所求,非功名富贵,而是大明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他深知,帝王之位,非一人之私,而是天下之责。他愿将一生所学、所谋,尽付于陛下,愿陛下能承其志,使大明长治久安。此言,非谦辞,而是其心之诚。”
    学子们听后,皆肃然起敬,齐声诵读顾正臣之遗言:“大明有陛下,便已足够。”
    ……
    岁月流转,大明江山日益强盛。顾正臣之名,随书院之兴,传遍四海。后世称其为“寒门辅臣”,赞其辅佐两朝,开创盛世,改革朝政,奠定大明百年基业。
    而他临终所言:“大明有陛下,便已足够。”亦成为后世传颂的名言。
    大明自此进入盛世,国力强盛,万邦来朝,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巅。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