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来了七百四十五位商人,直接参与远航贸易的商人只占了三成,其余七成并没有船,也不出海,大部分人都与常千里一样,对这笔买卖缺乏兴致。
商人逐利,镇国公现在提出的这买卖,显然没太多利可逐,甚至不具备买卖可行性。
即便是新开铺子,谁也不会跑升龙城去开,弄个别院,也不能别到几千里开外去。
一些远航商人兴奋,渴望,但大部分人提不起精神,甚至有些失望,弄这一出,还不如多卖几本洪武皇帝阅本……
朱棣看着这个场面,......
李承乾的策略逐步显现成效,但北方草原上的叛乱却如同一块顽石横亘在眼前。为了更好地应对这场危机,他再次召集朝中重臣商议对策。
###外交博弈:分化瓦解敌方联盟
李承乾深知,直接军事打击并非最佳选择,尤其是在面对多部落联合的情况下,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因此,他决定从外交层面入手,试图瓦解敌方联盟。
首先,他派遣了一位熟悉草原事务的老臣??杨景远,前往北方各部落进行游说。杨景远不仅精通草原语言,还对各个部落的文化、风俗了如指掌。他带着丰厚的礼物和诚挚的信函,逐一拜访那些尚未完全参与叛乱的中小部落首领。在与他们交谈时,杨景远强调大明王朝一直以来对草原部落采取宽容政策,并列举了许多实例证明大明并未干涉其内部事务,反而提供了诸多便利和支持。
同时,杨景远巧妙地利用各部落之间的矛盾,指出当前的联盟实际上是由几个强势部落主导,而其他小部落只是被裹挟其中。他警告这些首领,如果继续跟随强权行动,很可能会成为牺牲品。“大明愿意给予每个部落平等的地位,”杨景远说道,“只要你们保持中立,我们甚至可以提供更多贸易机会和经济支持。”
这一策略取得了显著效果。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小部落开始退出联盟,转而向大明表达善意。他们的态度转变让主要叛乱部落感受到了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局势。
###军事准备:精锐骑兵部队的训练
尽管外交手段初见成效,李承乾依然没有放松对军事力量的准备。他知道,只有具备强大的威慑力,才能真正迫使叛乱部落低头。
在边境地区,一支由最优秀士兵组成的精锐骑兵部队正在接受严格的训练。这支队伍被称为“铁狼军”,成员皆是从各地选拔出的精英,不仅骑术精湛,而且擅长远程射击和近战搏斗。为了适应草原环境,他们每天都要进行长时间的耐力跑、马背射箭以及沙漠生存演练。
李承乾亲自前往营地视察,鼓励士兵们:“我们的目标不是征服,而是守护和平。若敌人执意挑战大明的权威,那么我们将以雷霆之势回应!但记住,尽量避免无谓的杀戮,尽可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后勤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物资。粮草、武器、盔甲等一应俱全,确保即使发生长期对抗,也能维持前线供应。此外,为了增强通讯效率,李承乾还命令设立一系列烽火台,覆盖整个边境区域,以便及时传递情报。
###经济支援:安抚民心与稳定局势
除了外交和军事手段外,李承乾还意识到,要想彻底解决草原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为此,他下令成立“草原开发司”,专门负责推动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包括修建灌溉系统、引进农业技术、扶持牧民发展畜牧业等。例如,他们为牧民提供改良后的牛羊品种,并教授科学养殖方法,帮助提高产量;同时,还建立了多个集市,方便牧民将多余的牲畜或奶制品出售给商人,从而增加收入。
此外,“草原开发司”还推出了教育普及计划,选派教师进入草原地区,开设简易学堂,教导孩子们基础文化知识。这些措施逐渐赢得了草原民众的好感,许多普通牧民开始主动配合大明的工作,甚至有部分人自愿加入地方武装,协助维护治安。
###文化融合:促进民族团结
李承乾明白,要实现长久的和平,仅仅依靠武力和经济援助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文化融合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为此,他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草原部落的艺术家来到京城表演歌舞、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
活动中,大明的文人墨客也展示了书法、绘画、诗词等中华文化瑰宝。双方在交流中增进了了解,许多草原部落的首领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加强与大明的文化合作。李承乾则趁机提出建立一个跨文化的教育中心,旨在培养既懂草原文化又通晓中原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最终决战:智慧与勇气的结合
经过数月的努力,敌方联盟终于出现了裂痕。几个关键部落因内部矛盾而退出叛乱,导致主力部队兵力大幅削弱。李承乾抓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