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顾正臣指了指花樱,萧成上前抓过,抬手便将其击晕。
萧成面色凝重地说:“他们知道老爷上了船!”
“知道我上了船?”
顾正臣有些惊讶,转而道:“知道我今晚登船的人可不多,就连带路的蔡昭都不知我真实身份,如何会走漏消息?”
萧成将床上的皮鞭拿了起来,因为担心暴露坏事软剑没带上来,深深看了顾正臣一眼:“目前还不清楚,但我听得清清楚楚,他们在商议除掉老爷。现在情况紧急,我必须送老爷下船。”
顾正臣没理会萧成异......
朱景炎回到御药房,已是深夜。风雪渐止,宫墙上的积雪映着月光,泛出冷冽的银辉。他站在门前,望着那片沉寂的紫禁城,心中却并不平静。
今日朝堂之上,虽已将沈仲达一案压下,可他知道,这不过是权谋之局的一角。建文遗党并未真正消亡,他们在暗处蛰伏多年,如今终于露出獠牙。而太子中毒之事,背后牵涉的势力远比表面所见复杂得多。
他缓步走入御药房,屋内炉火未熄,温暖如春。一名老太医正守在药炉旁,见他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大人。”
朱景炎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走到案前坐下,提笔写下一份密折,内容涉及东宫幕僚刘知远供词中的可疑之处,以及沈仲达遗物中发现的一封未署名书信。字迹沉稳,一如往常,然每一笔落下,皆似重若千钧。
“去吧。”他将密折交予心腹,“连夜送往辽东总兵府,务必亲手交给王崇武。”
心腹接过密折,拱手离去。
朱景炎望向窗外,夜色深沉,寒意逼人。他深知,自己虽掌控了京城局势,但真正的危机,仍在北方。
***
次日清晨,朱允?召见朱景炎于乾清宫。
“朕昨夜思虑良久,”皇帝缓缓开口,“太子中毒一事,虽已查明幕后之人,但朕总觉得……尚有隐情。”
朱景炎拱手道:“陛下明察秋毫,臣亦察觉此案背后另有黑手。沈仲达虽死,但他并非主谋,真正的幕后之人,至今仍未现身。”
朱允?眉头紧锁:“你是说,还有人在操控这一切?”
“是。”朱景炎沉声道,“沈仲达不过是一枚棋子,有人借他之手,试探朝廷反应。若非太子命大,恐怕此刻京师早已陷入动荡。”
朱允?沉默片刻,终是叹道:“朕信任你,也愿意将国事托付于你。只是……朕终究年迈,精力不济,若再起风波,恐难以支撑。”
朱景炎郑重叩首:“陛下请安心养神,朝政与边务,臣自当竭尽全力。”
朱允?点头:“好,朕便倚仗你了。”
***
午后,朱景炎再次前往刑部大牢,亲自审讯一名被秘密逮捕的东宫侍从??此人曾为沈仲达旧识,据供述,他曾多次潜入太子寝殿,偷偷更换太子所服汤药,使其精神恍惚、噩梦连连。
“你可知罪?”朱景炎冷冷问道。
那侍从跪在地上,浑身发抖:“小人……小人只是奉命行事……”
“谁的命令?”
“是……是刘知远。”
朱景炎眼神微眯:“除了刘知远,是否还有他人指使?”
侍从犹豫片刻,终是低声道:“还有一人……据说来自漠北……身份不明……只听刘知远称其为‘先生’。”
朱景炎心头一震。漠北……难道此事竟牵连至北疆敌军?
他当即下令彻查东宫所有往来书信,并命锦衣卫加强监视,同时派遣密探前往辽东,通报此消息。
***
与此同时,辽东前线战事愈发紧张。
阿鲁台部果然如预料般南侵,直扑雁门关。王崇武率军死守,然因兵力分散,形势危急。
朱景炎接获战报后,立即召集诸将议事。
“敌军主力已至雁门关外,意图突破防线,直取京师。”王崇武沉声道,“我军虽奋力抵抗,但补给困难,恐难持久。”
朱景炎翻开地图,仔细分析敌我布防,最终沉声道:“必须尽快切断敌军粮道,令其陷入困境。同时,派人联络陈修远,让他加快分化瓦解敌军联盟的步伐。”
王崇武点头:“属下这就安排。”
朱景炎又道:“另外,派出使者前往漠南,以高官厚禄许诺部分部落首领,使其倒戈相向,扰乱敌军后方。”
“是。”
部署完毕,朱景炎披甲上马,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星夜驰援雁门关。
***
数日后,陈修远传来消息:漠南部族已有三部表示愿意归附,并承诺断绝与阿鲁台部的联系。另有两部仍在观望,但已表现出动摇迹象。
朱景炎阅罢信件,微微颔首。这场战争,不只是刀剑之争,更是人心之战。
他随即回信,命陈修远继续施压,并给予其更大的权限,必要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