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促其尽除。”
赵文远点头:“此事需谨慎行事,若被察觉,恐遭不测。”
王文清拱手道:“书院之士,若欲真正立足天下,便须以才学服人,以治道立身。学生愿冒此险。”
于是,王文清乔装成辽东军中一名低级军官,混入辽东军营,设法探听旧族余党之行迹,并暗中施压,促其尽除。
数日后,王文清归来,神色凝重:“辽东军中旧族余党仍盘根错节,辽东军中新任总兵虽被拿下,然其亲信仍密谋反扑,欲借辽东军权,再度图谋不轨。学生已设法施压,然成效有限。”
赵文远沉吟片刻,道:“书院之士若欲真正立足天下,便须以政务为本。若书院之士皆能施仁政、察民情、明法度,则百姓自安,书院之志亦可稳固。”
他遂命诸生撰写策问,呈递皇帝,揭露辽东军中旧族余党勾结之实,并附辽东密探所报辽东军中新任总兵亲信中旧族勾连之证。
皇帝阅后震怒,立即召见辽东总兵,严词责问。辽东总兵惶恐不已,终承认军中旧族余党仍在勾连,皇帝遂命锦衣卫彻查辽东军中旧族余党,果然查出多人与旧族勾结,证据确凿,皇帝震怒,下令将辽东军中旧族余党一并拿下,旧族残余势力再度遭受重创。
书院之士亦因此而愈发受到朝廷重用,皆能于地方施以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
然赵文远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赵文远于书院密室中独坐,烛火摇曳,映得他眉宇间满是忧虑。朱承志与王文清自辽东归来,虽已将辽东军中新任总兵及其党羽一举拿下,然赵文远心中仍觉不安。他知旧族势力盘根错节,非一纸密信、一场彻查便可根除。今夜,他独自思索,如何将书院之志真正稳固,使之不为旧族所动摇。
窗外,风声呼啸,似有暗潮涌动。
翌日清晨,书院诸生皆至,赵文远召集众人,神色凝重:“书院之志,非一朝一夕可成。今虽连破旧族之谋,然其残余势力仍在暗中窥伺。若不早作应对,恐书院再遭构陷。”
诸生皆神色肃然,王文清拱手道:“先生所言极是。学生愿再赴辽东,设法探听旧族余党之动向,以防不测。”
赵文远沉吟片刻,道:“辽东军中虽已换人,然其新任总兵虽表面恭顺,实则未必可信。若再入辽东,需格外谨慎。”
朱承志亦上前道:“学生愿与王兄同行,助其一臂之力。”
赵文远望向二人,目光深沉:“书院之士,若能以政务为本,使百姓安居乐业,则朝堂之上,亦难动摇书院之基。”
遂命人备好文书,令二人再度启程,乔装成辽东军中低级军官,混入辽东军营,设法探听旧族余党之动向,并暗中施压,促其尽除。
夜色渐深,书院之中灯火通明,书声琅琅,诸生仍在勤勉苦读,务求以才学服人,以治道立身。书院之志,虽历经风雨,然终未倒。今日书院之士,已可真正立足天下。
然赵文远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朱承志与王文清再度启程,自京中出发,一路北上,穿州过府,直抵辽东。此番再入辽东,二人皆知此行凶险更胜往昔。辽东军营自李承远被拿下后,朝廷已派遣新任总兵接管,然旧族余党仍在暗中活动,军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入营之后,朱承志借故与军中一员副将攀谈,探听其是否与旧族仍有勾连;王文清则潜入军营库房,查阅旧档,欲从中找出蛛丝马迹。夜色渐深,军营之中灯火稀疏,唯中军帐仍亮着烛火。
朱承志借机混入,悄然潜入帐中,翻阅案卷,忽见一封密信藏于案下夹层之中。他取出信封,拆开细读,只见信中言道:“辽东军中新任总兵虽已归顺朝廷,然其亲信中仍有旧族暗中潜伏,图谋不轨。若欲再度起兵,宜速与旧族密通,共谋大计。”
朱承志心头一震,知此事非同小可,若不早作应对,书院恐再遭构陷。他将密信藏于怀中,悄然退出中军帐,与王文清汇合。王文清见其神色凝重,低声问道:“可有发现?”朱承志点头,将密信递予他。王文清阅后,面色一沉:“辽东军中新任总兵虽已归顺朝廷,然其亲信中仍有旧族暗中潜伏,图谋不轨。若欲再度起兵,恐动摇国本。”
朱承志道:“学生愿星夜兼程,将此信送回书院,交予赵先生。”王文清沉思片刻,终点头:“好,学生在此继续探听,待你归来。”朱承志遂连夜启程,直赴书院。
数日后,朱承志抵书院,入密室,将密信交予赵文远。赵文远阅信后,面色凝重:“辽东军中新任总兵虽已归顺朝廷,然其亲信中仍有旧族暗中潜伏,图谋不轨。若欲再度起兵,恐动摇国本。”遂命人将密信呈递皇帝,并附书院诸生所撰策问,揭露辽东军中旧族余党勾结之实情。
皇帝阅后震怒,立即召见辽东总兵,命锦衣卫彻查军中旧族余党。数日后,锦衣卫果然在辽东查出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