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七十八章 选举制,如此治理女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元璋微微凝眸,一双眼盯着买的里八剌。
    他的神情没多少变化,唯有念妻心切。
    不知情吗?
    朱元璋收回了目光,走出亭子,缓缓地说:“她属于草原,就让她留在那里吧。你若是有什么需要带的,可以让人告知都司,都司会安排人送去脑温江,派人走一趟,了去你的心愿。”
    买的里八剌有些失望,但还是谢恩。
    朱元璋走出晋王府,对盛熙、耿炳文等人道:“顾正臣人在哪里?”
    耿炳文回道:“应该是在哈尔滨。”
    “应该?”
    朱元璋侧头。
    耿......
    延熙二十九年春,江南虽已无水患之忧,然边疆局势却日趋紧张。北疆鞑靼诸部,自去岁起便频繁扰边,劫掠边境村落,掳掠百姓与牲畜,令边地百姓苦不堪言。朝廷虽屡次遣使责问,然鞑靼各部非但不加收敛,反而愈发猖獗,甚至有部族首领自号“可汗”,意图割据一方,与大明分庭抗礼。
    朱允?于乾清宫召见兵部尚书张世安、边疆实务科主讲官顾正臣之侄顾明远、以及北疆镇守总兵李仲良,共议边事。
    “朕知,鞑靼虽分而治之,然今已显统一之势,若不早加遏制,恐成大患。”朱允?神色凝重,目光如炬。
    张世安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已命北疆诸卫加强戒备,并调拨京营精兵五千,增援大同、宣府一线。然臣亦忧虑,若仅靠边军防御,恐难长久,需有长远之策。”
    顾明远年方三十,乃顾正臣之侄,自幼聪慧,随其叔父研习边疆治理之术,后入辅臣书院边疆实务科,深得兵部器重。他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边患非仅靠兵力可解,还需以政略辅之。臣曾随叔父研习边疆事务,知鞑靼诸部虽强,然内部亦有矛盾。若能分化其势,诱其内斗,则可削弱其力。”
    朱允?点头:“此言有理。朕命尔等,拟定分化之策,择其可合者而联之,不可合者而离之。另,可遣使入鞑靼诸部,晓以利害,许以通商之利,引其归附。”
    李仲良沉声道:“陛下,臣以为,若仅靠分化,恐难以震慑其野心。臣请命,率北疆边军,主动出击,以雷霆之势,挫其锐气。”
    朱允?沉吟片刻,道:“朕知将军之意,然边疆战事,非同小可。若贸然出兵,恐激其团结,反使边患更烈。朕意,先以分化为主,若其不听劝告,再以兵威震慑。”
    张世安应道:“陛下圣明,臣即刻命兵部拟定分化之策,并遣使入鞑靼诸部。”
    ……
    延熙二十九年夏,兵部遣使入鞑靼,以通商、赏赐为饵,分化诸部。果如顾明远所料,鞑靼诸部虽一度联合,然因利益不均,内部矛盾渐生。有部族首领因不满可汗之号,暗中遣使至大明求援,愿归附朝廷,换取封赏与通商之权。
    朱允?得报大喜,命兵部与礼部共议封赏之策,并赐其部族首领“归义王”之号,赐金印、锦袍,并许其每年可遣使入京,互市贸易。
    此举震动鞑靼诸部,部分部族纷纷遣使至大明求封,意图分一杯羹。原统一之势,顷刻瓦解。
    然亦有强硬部族,拒不归附,反与大明断绝往来,并联络瓦剌残部,意图联合对抗。
    朱允?知其不可久拖,遂命李仲良率北疆边军,出兵讨伐。
    延熙二十九年秋,李仲良亲率三万边军,出大同,直指鞑靼不附之部。首战于阴山脚下,大破敌军,斩首三千,俘虏五千,缴获战马万余匹。
    消息传至京师,举朝震动,朱允?大悦,命兵部论功行赏,并赐李仲良“镇北将军”之号,以彰其功。
    顾明远亦因分化之策成功,被授为兵部侍郎,兼边疆实务科主讲官,辅佐张世安处理边疆事务。
    ……
    延熙二十九年冬,辅臣书院边疆实务科再添新章,设立“军需实务”课程,专授军需调度、粮草储备、战时后勤等实务之学。朱允?亲临书院,巡视教学,并对学子训话道:“朕设边疆实务科,非为诸位日后出仕边疆之便,乃为诸位知边疆之重,晓军需之难。若欲守我大明江山,非仅靠兵将之勇,更需有贤才之智。”
    学子们齐声应道:“臣等谨记陛下教诲,定不负书院之训。”
    ……
    延熙三十年春,边疆战事告一段落,鞑靼诸部归附者众,拒不归附者亦被击溃,逃往漠北。北疆局势趋于稳定,边民得以安居,互市贸易亦逐渐恢复。
    朱允?于乾清宫召见张世安、顾明远、李仲良等人,共议边疆善后之策。
    “朕知,边疆虽暂安,然若欲长治久安,仍需制度之安排。”朱允?缓缓道。
    张世安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可仿江南水利专司之制,设立‘边疆专司’,专责边疆治理、军需调度、民族事务等事宜,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员,不受地方节制。”
    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