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被提拔为镇抚使的刘大湘满脸不安,急匆匆地走至指挥佥事宣帆身旁,看了一眼被搬出来的聚将鼓,喉咙动了动,低声问:“发生了什么事,难不成元军兵临城下了?”
宣帆面色凝重,握着雁翎刀的手有了手汗。
不怪刘大湘这样问,宣帆听闻聚将鼓的时候也以为发生了重大军情,可转念一想,再大的军情,也不至于整出如此大的动静。
夜间加急军情送至金陵的次数并不在少数,哪怕是出了问题,皇帝也能从容安排应对,大局在那摆着,局部的......
乾清宫深处,夜色如墨。
朱承志再次潜入皇宫,这一次的目标不再是密室中的奏折,而是皇帝的心??准确地说,是让皇帝相信太子朱景炎才是大明未来的希望。他已将《起居注》中关于皇帝对太子态度的记载带回东宫,朱景炎也意识到局势比想象中更加危险。若不能扭转皇帝的想法,即便周文远伏法、王德全自尽,太子的地位依旧不稳。
朱承志站在御书房外的回廊阴影中,手中紧握着一枚铜制令牌??这是赵无极留下的信物,可在宫中通行无阻,但使用次数有限。他知道,今晚将是关键的一战。
“必须让陛下看到太子的潜力。”他在心中默念。
他悄然推开御书房的侧门,闪身而入。烛光摇曳,书案上的奏章尚未整理完毕,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他迅速翻找,终于在一堆未批阅的奏章中找到了一份极为特殊的文书??一封来自边关的紧急军报!
“辽东总兵急报:女真部落蠢蠢欲动,已有小规模骑兵越境劫掠,请求朝廷增派援军。”
朱承志瞳孔微缩。这份军报并未呈递给皇帝,而是被压在了其他奏章之下。这意味着……有人刻意隐瞒!
他迅速取出随身携带的仿写纸张,开始临摹这封军报的内容,并在其中巧妙加入了一段话:
“臣闻太子殿下素有胆略,曾于东宫讲武之时,提出以‘诱敌深入、分兵合围’之策破敌。若得其调度,或可一试。”
他小心地将伪造后的军报替换回去,又将原稿藏入怀中,准备带出宫去。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朱承志立刻熄灭烛火,躲入书架后的暗影之中。
门被推开,一名身穿蟒袍的官员步入书房,正是礼部左侍郎陈文忠。他神色紧张,低声自语:“果然,那份军报还没呈递上去……看来,陛下还不知道辽东之事。”
朱承志心头一震。原来,陈文忠也是幕后之人!他们不仅想废除太子,甚至试图掩盖边疆危机,以此制造朝局动荡,逼迫皇帝更换储君!
陈文忠在书案前站定,犹豫片刻后,竟从袖中取出一枚印章,在那封伪造的军报上轻轻一盖,随即将其放入待呈送的奏章堆中。
朱承志眼中寒芒一闪??此人竟敢伪造奏章,陷害太子!
他正欲出手,却听门外又传来脚步声。陈文忠脸色一变,匆匆将印章收回,转身离去。
朱承志没有追击,而是静静等待外面的脚步声走远后,才悄然退出御书房。
他一路疾行,顺利返回东宫,将整件事禀告朱景炎。
朱景炎听完后,脸色沉如水:“此计狠毒!他们想借辽东边事,让陛下认为太子无能,从而动摇储位。幸亏你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朱承志点头:“孩儿已将原稿带回来,明日便可设法让皇帝看到真正的军情,并揭露陈文忠伪造奏章的事实。”
朱景炎沉吟片刻,缓缓道:“好。我们不仅要揭穿他们的阴谋,还要顺势而为,让陛下看到太子的真正价值。”
翌日清晨,皇帝果然在紫宸殿召见诸皇子与重臣,商议国事。
朱承志早已安排妥当,一封匿名密信悄然送至御史台,附上了辽东军报的原件,以及陈文忠伪造奏章时使用的印章拓印。
皇帝看完密信后,龙颜大怒:“辽东边事竟被隐瞒?!”他立即下令彻查。
很快,锦衣卫便从陈文忠府中搜出了伪造的奏章与印章,并查明他曾多次与李玄旧部秘密往来。
陈文忠百口莫辩,最终被革职查办,押入诏狱。
皇帝震怒之余,也终于意识到太子并非软弱无能之人。他召见朱景炎,亲自询问辽东之事,朱景炎条理清晰,应对得体,更提出了“诱敌深入、分兵合围”的战略构想。
皇帝听后,沉思良久,最终缓缓点头:“太子所言有理。朕……或许低估了你。”
这一句话,仿佛雷霆落于群臣耳中。
朱承志站在殿外,听到这句话后,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这场棋局的关键一步已然落下。
然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深夜,东宫书房内,朱景炎与朱承志父子二人相对而坐。
“父亲,陈文忠虽已伏法,但朝中仍有诸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