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五十九章 朱元璋放权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抓顾正臣,朱瑛还是办不到……
    朱元璋接过密折,放入袖子里:“锦衣卫说,顾正臣的身体并不好,尤其是这次对阵买的里八剌,耗费了他不少心力。”
    别看蓟州大战没有太大波澜,没有元廷骑兵的奋力反击,没有十几万骑兵对砍的大场面,可为了实现这最后的战果,顾正臣承担了太多压力,尤其是山河口袋阵能不能守得住,耿炳文能不能封得住……
    一场大战,关系着二十几万将士的性命,也关系着三行省的存亡。
    顾正臣耗费的何止是精神,......
    顾正臣回到府邸,夜色已深,府中灯火未熄。宋晟紧随其后,神色凝重。
    “大人,您真打算推动这场改革?”宋晟低声问道。
    顾正臣站在院中,抬头望向星空,缓缓道:“这不是我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大明必须走的一步。若不改革,大明迟早会被时代淘汰。”
    宋晟皱眉:“可朝中那些老臣,恐怕不会轻易答应。”
    “他们当然不会轻易答应。”顾正臣笑了笑,“但陛下已经点头,他们便无法阻止。我们要做的,是让改革成为大势所趋,让他们不得不接受。”
    宋晟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明白了。那我该从哪里入手?”
    顾正臣转身,看着他:“你先去兵工司,那里是我改革的第一步。我已下令,将火器制造列为重中之重,尤其是火炮与火铳。大明若想稳固边疆,必须有更强的火力支撑。”
    宋晟应声:“是。”
    “另外,”顾正臣补充道,“你去查一查兵部的账目,尤其是兵工坊的开支。我要知道,这些年,大明在兵器制造上到底花了多少钱,又造出了多少可用之物。”
    宋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您的意思是,兵部可能有贪腐?”
    顾正臣淡然一笑:“我只是想看看,这些年来,大明的军费,到底花在了哪里。”
    宋晟点头:“属下明白。”
    ……
    翌日清晨,顾正臣便前往内阁,正式上奏,提出改革建议。
    他提出的改革,涵盖军事、经济、教育、政务等多个方面。
    在军事方面,设立“兵工司”,专门负责兵器制造与军工研发;设立“空军司”,统筹管理空军事务;设立“海事司”,统筹水师与海上贸易。
    在经济方面,设立“商部”,统筹全国商业与对外贸易;改革税制,推行“商税归一”,将原本分散在各地的商业税统一由中央征收;建立全国性的通信网络,提升政务效率。
    在教育方面,设立“军校”与“商学院”,培养专业人才;设立“技术学堂”,教授机械、航海、化学等现代知识。
    这一系列改革建议,震惊朝野。
    有人支持,认为这是大明强盛的必由之路;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对旧制的挑战,会动摇朝廷根基。
    朱元璋看完奏折,沉思良久,最终批复:“准奏。”
    他召见顾正臣,道:“你这改革,朕准了。但你要记住,改革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猛。朕给你五年时间,五年之后,若成效显著,朕再给你更大的权力。”
    顾正臣跪下谢恩:“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
    朝堂之上,风起云涌。
    李善长等人虽未公开反对,但暗中施压,试图拖延改革进程。
    顾正臣不动声色,却已开始布局。
    他先是在内阁设立“改革督办署”,亲自兼任督办大臣,掌控全局;随后,他调派亲信,进入兵工司、海事司、空军司等关键部门,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他开始整顿兵部与户部,查账、清吏、换人,逐步削弱旧派势力。
    宋晟在兵工司查出大量账目不清、贪腐成风的证据,顾正臣立即上奏,请求彻查。
    朱元璋大怒,下令彻查兵部账目,牵连数十名官员,其中不乏李善长的亲信。
    李善长见势不妙,连忙上奏,请求辞官归乡。
    朱元璋未允,只准其告假三月,令其闭门思过。
    朝堂震动,旧派势力受挫,顾正臣的威望更盛。
    ……
    改革之路,虽有阻力,却也步步推进。
    兵工司开始研发新式火炮,海事司组建远洋舰队,空军司训练新式飞行员,商部推动全国商业发展,技术学堂开始招生。
    五年时间,大明的面貌焕然一新。
    水师成为世界最强的海军力量,空军成为大明的空中屏障,商路遍布天下,经济空前繁荣。
    而顾正臣,也从一名寒门书生,成长为大明最年轻的内阁大学士,执掌朝政,辅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盛世。
    他的名字,被后人铭记,成为千古传颂的“寒门辅臣”。
    而他的故事,也在这片辽阔的帝国大地上,继续书写……
    然而,就在改革初见成效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