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顾正臣的声音洪亮,文武官员都听了个清楚。
督察院右佥都御史邵质听闻之后,原本紧绷着的脸随着嘴角微动,顿时放松下来。大明旗的事与督察院没多大关系,都是礼部在主导,再说了,朝议大明旗的时候邵质还不是督察院的人,也没资格站在奉天殿……
不少人将目光投向礼部官员,尚书李叔正、任昂脸色铁青,侍郎栗恕也低下了头。
冲礼部来的,那今日事难善了啊。
尤其是顾正臣带的笏板多,这他娘的序班也不来管一管,没看他这样插在......
###经济振兴:商业与工业的腾飞
随着内政改革逐步深入,李承乾将目光转向了经济领域。他深知,一个强大的国家离不开繁荣的经济体系。因此,在巩固农业基础的同时,他也开始大力推动商业和工业的发展。
####商业革新:打造大明商道
为了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流通,李承乾命令修建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明商道”。这条商道连接了主要城市与边远地区,沿途设有驿站、仓库以及专门负责维护道路安全的巡逻队伍。通过降低关税、简化通关手续等措施,商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跨区域贸易。
同时,他还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建设。例如,在江南水乡一带,许多富商集资修建了大型码头和货栈,为船只停泊和货物装卸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还吸引了更多外来投资者进入大明市场。
此外,李承乾还特别注重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他批准设立多家官办银行,并允许私人开设钱庄。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存款及汇兑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也为普通百姓创造了储蓄理财的机会。
####工业崛起: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
在工业方面,李承乾积极推动手工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转型。他派遣技术人员前往欧洲学习先进制造工艺,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例如,在纺织行业中,引进了改良后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需要数十人手工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几台机器便可轻松实现。
与此同时,他还扶持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这些人利用新技术开发出各种新产品,如轻便耐用的金属器皿、色彩鲜艳的陶瓷制品等。这些商品因其高品质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进一步扩大了大明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李承乾非常重视环保理念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他要求所有工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并对违规者处以重罚。这种前瞻性的政策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使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军事改革:锻造无敌之师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李承乾意识到一支强大军队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于是,他着手实施全面军事改革,力求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需求的现代化部队。
####训练体系:科学化与实战化并重
传统的军事训练往往侧重于体能锻炼和阵型操练,但李承乾认为这已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为此,他引入了一系列全新的训练方法。例如,模拟真实战场环境开展对抗演练,让士兵们在高压条件下磨练心理素质;邀请退役将领分享实战经验,提升指挥官的决策能力。
此外,他还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从基层士兵到高级将领,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定期培训,掌握最新的战术理论和技术知识。特别是针对火器使用方面的教学,更是被列为重中之重。经过系统学习,士兵们的射击精度和火力配合水平显著提高。
####装备升级:科技助力战斗力提升
除了加强人员训练外,李承乾也十分关注武器装备的研发与更新。在他的支持下,皇家科学院加快了新型火炮、战舰及其他军事设备的研制进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当属“雷霆号”战舰??这艘巨型舰艇配备了多门重型火炮,甲板上还安装了先进的瞄准装置,能够在远距离准确打击目标。
同时,他还推广装甲骑兵的概念。通过给马匹穿戴特制护甲,使其具备更强防护能力,同时保留机动性优势。这样的部队在战场上既可以作为突击力量快速突破敌军防线,又能承担防御任务保护己方阵地。
更重要的是,李承乾倡导建立后勤保障网络。他认识到,再精锐的部队如果没有充足的物资供应也难以持久作战。因此,他设立了专门的后勤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粮食运输、医疗救护等工作,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文明
在物质层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李承乾也没有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他认为,只有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塑造独特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