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齐白石的打算,李向荣偶进救助站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声,对李伯道:“你放心,我们没有为难你的意思,也没有为难李向荣的意思。”
    听齐子如这么说,李伯悬着的心才微微放下了一些,紧接着拿起桌子上那两幅画递给齐白石:“那个......大师,这画送你吧,怪......怪不好意思的。”
    齐白石摆了摆手:“你也不易,不必如此,多少钱你说便是。”
    在‘正主’面前,李伯还哪敢漫天要价,最后眼珠一转,道:“那您就按我收这两幅画的本钱给我吧,两幅一共十万块钱。”
    “也行,那就多谢了。”齐子如相较于刚刚面善了几分,直接从口袋子掏出了十万块钱递给了李伯,顺带把李伯手中的两幅画接了过来。
    李伯也赶紧双手将齐子如递过来的十万块钱接了过来。
    交接完之后,齐白石就由着齐子如将他扶了起来,准备离开。
    离开前,齐子如还指着桌子上的茶水糕点,对李伯道:“今天也麻烦你了,我们先走了,你自己慢慢享用,钱我已经付过了。”
    说完,便扶着齐白石往茶馆外走去。
    李伯见此事终于了结,齐白石父子没有找他麻烦的意思,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待齐白石父子已经走到门口,他又突然抻长脖子对齐白石道:“大师您放心,我以后保准不卖您的假画了!”
    闻言,齐白石父子二人相视摇头一笑,走出茶馆去了......
    与此同时,李向荣来到了京城日报报道。
    今儿他刚一到京城日报的编辑部,就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门口讨论着什么,虽然有些好奇,但李向荣在外圈也听不到什么,索性直接敲门进了主编办公室。
    见到周游的第一时间便问道:“老师?外面早组织什么活动还是?”
    周游看到李向荣后先是一笑:“你来啦,快坐!”
    待李向荣在他办公桌对面坐下,他才缓缓道:“你最近不是一直在走街串巷记录百姓生活吗?外面那些都是参与此次活动的编辑和记者,这次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他们正在开会呢。
    他们不像你,直接把结果交给我就行。”
    李向荣闻言,了然的点了点头,随后从自己的斜挎包里面拿出了一个笔记本,递向周游:“老师,这是我这几天的记录的一些市井间百姓的生活细节,你过目一下。”
    周游却将那笔记本推给了李向荣:“这次活动还有几天才结束,你再观察记录两天,到最后一起给我就行。”
    “好。”李向荣点了点头,将笔记本重新放回了自己的包中。
    周游听到外面隐隐传来的讨论声,忽而笑道:“刚刚他们开会的时候我在旁边听了一会,听了他们讲述的一些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听了他们最后关于解方前和解方后人民生活的对比总结,第一次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新华夏的欣欣向荣,也更是觉得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你也要让你的观察力敏锐起来啊,到最后为咱们这次的活动‘点点睛’,画下个完美的句号。”
    李向荣点了点头:“老师放心。”
    半个小时之后,李向荣便从京城日报走了出来。
    他直接朝着一处他之前走街串巷还没去过的地方进发,将刚刚那个笔记本拿了出来翻开崭新一页,手拿周游之前送给他的那个钢笔,走在路上边走边看,准备趁着活动快要结束之际,再将‘答卷’完善完善,发现些更有意义的人和事。
    刚刚听完周游那番话,他也更加意识到这次任务的重要性,毕竟可以更直观的让读者感受到新华夏的欣欣向荣,这样可是很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很好的培养人民的‘向心力’的。
    今日天气明朗,早春的太阳渐渐焕发了生机,照射并孕育着大地上的万物。
    李向荣走在街上,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四周的一片欣欣向荣,街上路人各个面上带笑,街道两旁店铺内的老板伙计也是各个干劲十足,摆摊的摊贩随处可见,声声吆喝嘹亮不已,底气十足。
    单单着简单平凡的景象,其实就能清晰的感知到解方前和解方后的巨大差异了。
    在解方之前,摆摊儿怎么可能摆的安生,因为变故频发,绝大多数摊贩都是东奔西走,甚至四处逃窜,在夹缝中生存。
    不过李向荣知道这些景象肯定早都被其他同事给记录下来,逐帧分析了,再记录就意义不大了。
    所以他便在这一片欣欣向荣中继续往前走,想着探索些不一样的。
    李向荣带着目的缓步走着,来到一处稍偏僻些的位置后,突然看到在连在一起的一排房子前,有很多衣衫破旧的人在排着队。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下意识地皱眉,待走近了些,才看此处大门框上白底黑字的‘救助站’三字,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地方是在京城设置的一处救助站。
    这倒不稀奇,虽然说新华夏现在一片欣欣向荣,但之前毕竟是连年战乱,各地便涌现了大批需要救助的失业人员,流离失所的灾民等。
    这座救助站,应该救助那些无家可归或者是逃难来到京城的人们,待到这些难民有了谋生的能力,应该就会让他们离开救助站。
    正当李向荣思索着,几辆拉满了大白菜的板车突然从他身边经过,救助站内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见状,立马吆喝一声:“菜来了,出来帮忙。”
    只见他话音一落,救助站内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便纷纷从屋内涌了出来,有些亢奋的朝着那些大白菜冲去,虽然身处救助站,大多都是走投无路之人,但此时此刻他们每个人的脸上却都是洋溢着幸福的笑意的,从他们的身上,是能看到希望的!
    李向荣见到此情此景,突然心生感触,他知道,在解方之前,就算是有救助站这样的地方,绝大多数也只是民间发起的,不成规模,也不能撑多久,所以之前的难民可没有这种生活,饿死人的事情常常发生。
    而眼前这个救助站却是官方建立的,既正规又稳定,不仅能长期给他们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了,而且还能让他们每顿都能填饱肚子,虽说吃的也是一些糠咽菜,但起码能保障温饱。
    这一处救助站,就能将解方前后人民生活的对比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是极具代表性的。
    一边观察着救助站内的情况,李向荣便已经决定要将救助站这事儿给记录下来,呈递给周游了。
    他觉得将这些记录下来,肯定能在其他同事中脱颖而出了,最主要的是还可以将这鲜少人知道的事情展现在读者大众面前,让人民看看新华夏的良苦用心。
    这么想着,李向荣便迈步朝着救助站内走去,毕竟想要更好的记录,就要近距离的细致观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