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孩子们的大英雄,独具慧眼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已经趋近半夜十二点,他这才将笔记本和钢笔重新放回包内,自己合眼睡下了......
    第二天,李向荣吃了早饭就带上整理好的笔记去了京城日报,直接将笔记交给了周游。
    因为这次活动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周游拿到李向荣的笔记之后当场就开始细细看了起来,李向荣则坐在他的对面悠闲地看起了报纸。
    周游看李向荣前期记得笔记时,虽说面带笑意但反应却是平平无奇。
    因为李向荣前期记录的那些人民的生活,总结的解方前解方后人民生活的变化,虽然也很有看点,但却有些寻常。
    但当他看到李向荣最后有关救助站的观察记录时,突然眼前一亮,兴致勃勃地细细看了起来。
    当他看完李向荣用较多笔墨,还有他那能触及人心的文采描绘出的那个高位截瘫老爷子在街上乞讨多年最后被解方军亲自背去救助站的故事,还有那五个在战乱中失去父母的孤儿被救助站收留,有地住有饭吃有学上,各个怀揣着感恩之心的故事后,内心已经盈满了感动,眼中显现出若隐若现的泪光。
    其他记者和编辑观察记录的人民群众市井生活的变化,他也已经看过大部分了,虽然说他们记录的也都是很有意义的,但多是一些流于表面的人和事。
    虽然也反应了解方前后华夏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变化,但却总让人感觉‘不够火候’!
    根本没有像李向荣这样深入到救助站这种人民群众中更底层的环境中,去关注那些更底层人的生活,然而只有这样的人和事,才能让读者动情,更深入更直观的认识到新华夏的好。
    老爷子和那几个孩子从解方前的无家可归,到现在生活在新华夏建立的救助站中,起码衣食无忧,这些故事是可以更深层次的探究解方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的,更能体现新华夏温暖和欣欣向荣的一面的,要是将这些发表在报纸上,肯定能够激发人民对新华夏的信任,激起人民对新生活的憧憬。
    如果要有个比喻的话,那其他编辑记者观察记录的人民生活就像是‘前菜’,而李向荣发觉记录的这个则更像是‘正菜’,不仅吃起来津津有味,更是能让人有一种饱腹感,满足感。
    周游看完李向荣笔记本上的最后一行字,将笔记本合上,抬头看向李向荣,眼里的欣赏更甚。
    他没想到,李向荣竟然还有一双独到的慧眼,能观察到如此深刻的人和事儿......
    “向荣啊,这次任务完成的好啊!救助站这一段,在一众同事中都算是能拔得头筹的。”周游忍不住夸赞了李向荣一句。
    正在专心看报的李向荣并不知道周游已经看了他好一会儿,听到周游跟他说话,这才抬起头来将报纸放在桌上,笑道:“老师你看完了?我也是偶然间碰到了这座救助站,就去里面深入了解了一下。”
    周游笑着点点头,随后道:“这次活动,社里面准备选定一篇最具代表性的观察记录登报,当然,其他编辑记者这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的苦心也不回白费,社里准备出版一个‘解放前后人民生活对比’的专题小册子,将所有编辑记者记录下来的比较有意义的全部收录进去。
    应该这两天就会选出登报的文章,你先回去听信儿。”
    他虽然很喜欢李向荣观察记录的救助站内的故事,甚至觉得李向荣这篇文章已经具备登报的资格,但毕竟这次活动的最终结果要社里面领导开会决定,所以也不敢确定最后是不是李向荣的记录会被登报。
    李向荣这才知道原来所有编辑和记者的观察记录最后只能登报一篇,其他的则是以专题小册子的方式发表,不过他也能理解,毕竟报纸的版面有限,要是将所有人观察记录的全都发表上去,那就不用发表其他内容了。
    这么想着,李向荣便对周游点了点头:“好的老师。”
    周游会心一笑:“那你就先回去吧,暂时没有其他任务给到你,等这才的评选结果出来再说。”
    李向荣闻言便立马起身,跟周游道了别,出了主编办公室。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