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38章舌灿莲花,煽风点火(第1/2页)
郦商接过茶杯,哼了一声,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
他虽已致仕,但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消息自然灵通。
“陛下……终究是年轻气盛了些。这土地乃立国之本,亦是功臣根基,岂能轻易动摇?
如今搞得国库空虚,人心惶惶,唉……”
他叹了口气,既有对旧秩序的怀念,也有一丝对皇帝“折腾”的不满。
阿提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压低声音道:“岳父所言极是。陛下此举,看似为民,实则动摇了社稷根基。功臣之心若散,则朝廷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啊。”
“小婿还听闻,就连宫中用度都已大幅削减,长此以往,只怕……唉,小婿人微言轻,只是为岳父,为大汉社稷担忧啊。”
他巧妙地利用并放大了郦商心中的不满与忧虑,并将问题提升到了“社稷根基”的高度。
郦商眉头紧锁,沉吟不语。
他虽已不在其位,但作为开国元老,对刘氏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也自负有维护社稷稳定的责任。
阿提拉见火候已到,更进一步,用极其隐晦却又充满诱惑力的语气说道:“岳父德高望重,在朝在野,一言九鼎。值此多事之秋,若能登高一呼,联络诸位心有戚戚的老臣,向陛下陈明利害,劝其悬崖勒马,修正过激之策……或许,能力挽狂澜,保我大汉江山无恙啊。此乃……功德无量之事。”
他没有直接提“内乱”,而是包装成了“劝谏”与“匡扶社稷”,但这恰恰击中了郦商这类老臣的心理——他们渴望被重视,渴望在关键时刻展现自己的影响力,维护他们心目中的“正道”。
郦商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意动。他看向自己这位“惊才绝艳”又“深明大义”的女婿,仿佛找到了知音和臂助。
“贤婿之言……不无道理。”
郦商缓缓放下茶杯,目光变得深沉起来,“陛下年轻,或需老臣们适时提点。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莽撞。”
阿提拉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恭敬:“岳父深谋远虑,小婿佩服。一切,但凭岳父做主。”
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利用郦商这位前丞相的声望和人脉,串联那些心怀不满的勋贵,只要时机成熟,便能掀起一场足以动摇刘盈统治根基的政治风暴。
而他,则将隐藏在这风暴眼中,伺机而动。
未央宫内,刘盈还在为他的农业改革和紧缩的财政殚精竭虑;而长安城的暗处,一场针对他和他所推行新政的阴谋,已经开始悄然酝酿。
改革的前路,注定布满荆棘与陷阱。
——
长安城,郦商府邸。
今日,因前丞相郦商的邀约,府内再次迎来了多位重量级的客人。
他们多是曾追随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的老臣,或是承袭父祖爵位、在军中或朝中担任要职的功侯二代。
彼此见面,寒暄声中带着几分往日峥嵘的追忆,更掺杂着对时下朝局的隐隐忧思。
郦商举办这次聚会,明面上的理由是为自己那位“才华横溢”的西域女婿“穆沙”引荐一些官场上的前辈贵人,让他多聆听教诲,开阔眼界。
私下里,他也确实想借机听听这些老友、同僚对当前局势的真实看法,尤其是对他那位女婿某些“高见”的反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38章舌灿莲花,煽风点火(第2/2页)
厅堂内,珍馐美馔,觥筹交错。
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当今陛下推行的各项新政,尤其是那最牵动他们神经的“土地收归”之策上。
抱怨之声渐渐响起,虽不至于放肆,但那种积郁的不满,在信任的圈子里已无需过多掩饰。
“唉,想起当年随高皇帝征战,刀头舔血,不就为了搏个封妻荫子,给儿孙留份基业吗?如今倒好……”
一位头发花白的列侯摇了摇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未尽之语,满是唏嘘。
“谁说不是呢?那点俸禄,听着是比以前多了些,可这心里头,总觉得空落落的,不踏实!”
另一位掌管京师部分卫戍部队的中尉接口道,他袭承了父亲的爵位,自身也手握兵权。
“陛下年轻,受那些墨家、农家之人蛊惑,尽搞些奇技淫巧,折腾得国库空虚,何苦来哉?”
有人将矛头指向了皇帝身边的“新宠”,郦商听着众人的议论,捋着胡须,不置可否,目光却不时瞟向安静坐在下首、一副谦恭聆听模样的女婿阿提拉。
——
见时机成熟,郦商轻咳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引了过来,笑道:“诸位,今日老夫这位贤婿也在场,他虽来自西域,然对中原文化研习颇深,偶有惊人之语。”
“不如也让他说说,对当今时局的浅见,权当是晚辈的一点学习心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阿提拉身上,他今日一身汉家儒衫,衬得他深邃的五官别有一番风度。
阿提拉闻言,立刻站起身,向四周团团一揖,姿态放得极低。
“诸位叔伯前辈在上,晚辈穆沙,才疏学浅,本不敢妄议朝政。既然岳父大人吩咐,晚辈便斗胆,说几句愚见,若有不当之处,还望诸位海涵。”
阿提拉语气温润,态度诚恳,让众人颇有好感,果然不像寻常蛮夷那般无礼。
他略作沉吟,仿佛在谨慎措辞,然后缓缓开口:“晚辈以为,陛下推行新政,其心……或许是好的。”
这厮先定下一个看似维护皇帝的基调,随即继续道:“这封侯拜将,说起来,其实跟西域的商队做买卖,道理是相通的。”
这个奇特的比喻让在座众人都愣了一下。
阿提拉继续道:“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先祖们追随高皇帝,立下不世之功,如同投入了巨大的本钱,自然期望后代能长久享受这‘生意’带来的红利。这一套,千百年来,无论是在西域,还是在中原,本都是行得通的,是天经地义的。”
他这番话,看似在解释功臣们心态的合理性,实则巧妙地将“功勋”庸俗化为“生意”,将“恩赏”定义为“红利”,无形中淡化了其背后的忠义与荣耀色彩,反而强化了其作为“投资回报”的交易属性。
“因此……”
阿提拉话锋保持着一种客观分析的语气,“晚辈深信,陛下绝无克扣诸位叔伯应得之利的打算。陛下提高俸禄,正是想用另一种方式,保障诸位家族的长远收益。”
“陛下……或许只是想换一种‘做生意’的方法,一种他认为更‘新’,更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