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门派中的翘楚,现在连武林第一高手是谁都不知道了,真是丢人!”</br></br>这时一名护卫抱拳道:“禀告公子,昔年天下第一高手,据说是太清门的漱石子老前辈,其次是剑神,枪神排名第三,少林神僧排名第四,第五是崆峒破玉子,第六是武当铁冠道长,第七是昆仑悟明大师,第八是无名氏,第九是鬼斧,第十是长白九指神剑”</br></br>朱瑄瑄目光一闪,道:“哦!赵大,你怎么知道这种事?”</br></br>赵大道:“敝派师祖天枢道长在三十年前曾参与一次武林大会,陪侍在曾师祖之旁,故此曾记下此段武林轶事…”</br></br>朱瑄瑄略一沉吟,道:“赵大,你带他们回客栈去,孙三、李四,你们跟著我,我要找那姓金的大侠问个清楚。”</br></br>赵大望著王正英一眼,道:“公子,那位捕头…”</br></br>朱瑄瑄叱道:“笨蛋,他要抓你们早就动手了,还等到现在啊?你们尽避去就是了,回到客栈,找个好点的大夫给老魏看看伤!”</br></br>赵大不敢多罗唆,架著那名姓魏的护卫,朝客栈方向行去。</br></br>朱瑄瑄领著孙三、李四等人,大摇大摆地走到王正英面前,深深一揖道:“小生朱瑄,来自湖广,请问差官可要验文引?”</br></br>文引又称路引,就是现代的路条,大明律规定,只要离开家乡百里,即需备妥文引以供查验。</br></br>明代实行里甲制度,乡下以一百十户为一里,城是则称为坊,近城则是厢,由富农为里长,里长十年一换,其余的一百户为十甲,每一甲有十户,设立甲首一个,又有里正、甲正,掌管田粮和户口的册籍,这种册籍上记载所有编入里甲中的人户之籍贯、姓名、年岁、丁口,畜产等情况。</br></br>这种册籍称为黄册,不仅省、府、川、县都有一份纪录,甚至上至户部都有一份,以供照会。</br></br>黄册每十年查对更改一次,记载著十年之间人丁增减、田塘、畜产、山林÷产等项消长变化的情形。</br></br>就凭著这种黄册制度和里甲组织的确立,大明政府对于农村、社会的控制,因之极为严密,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轻易离乡百里之外,只要穿州过府,就必须备有文引以供查验,否则将要遭受逮捕。</br></br>不过近数十年来,吏治败坏,加上工商业行为更加频繁茂盛,故而黑市之中有伪造的文引可供挑选、贩卖。</br></br>这些伪造的文引(路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官员或衙役偷出已盖好印鉴,空白的文引拿到黑市贩卖,只要填上姓名、住址以及要去之州县,便可使用。</br></br>另一种文引则是地方的帮派或窑口请人伪制,专门提供作奸犯科或受到官方通缉的罪犯所用。</br></br>由于查验困难,这两种文引于是通行于天下各地,以致形成查验的手续仅是沦于形式,一般的旅店客栈或查验的关卡都仅是大略察看一遍或登记下来,便草草了事。</br></br>王正英身为苏州三班衙役之首,岂能不明白这种道理?就算诸葛明没有告诉他,朱瑄瑄是兴献王爷的爱女,他眼看金玄白放过了朱瑄瑄,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对她网开一面,更何况他此刻已经明白这名锦衣公子的真正身份?</br></br>所以当宋瑄瑄问他要不要查验文引时,他微微一笑,摇头道:“朱公子,你的身分已经过查验,没有问题,不需要验看路引了。”</br></br>朱瑄瑄愣愣一下,问道:“你们知道我是谁?”</br></br>王正英嘴角一撇,微笑道:“诸葛大人说朱公子是来自湖广的举人,难道不对吗?”</br></br>朱瑄瑄听他这么说,更觉奇怪了,因为她在文引上填的便是举人,此行的目的是游学,而那些护卫相随从填的是经商。</br></br>她不知道王正忧真的验看过她的文引,或仅是猜测之词,微微一怔,试探地问道:“请问…那位诸葛大人是什么官员?”</br></br>王正英脸孔一板,叱道:“你一个小小的举人,问这个干什么?还下快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