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连高新科技都烂大街也挺无奈的。
各大公司管理层及股东达成了共识,他们的产能将继续发展,商品的涌入固然可以造成极其低廉的价格,以至于没有利润,造成亏损。
但是只要取消货币体系,转而使用供给制,就不会有生产成本需要资本家发放了,工人无需财富,资本家也无需财富,他们都穷的只剩下几百亿吨各种商品等着使用。
所有奇点工厂被收回国有,统一运作,确保满足所有人类的需求,作为补偿,资本家将在新时代进入政府,获取领导者地位,这就是奇点时代“行权阶级”的由来,财富失去了意义,转而变为了权力,旧时代的无产阶级也迎来了解放,转而变为了“被供养者”。
而对于奇点科技本身,有人或许会质疑,难道亚空间的质量是无尽的吗。
这个问题在1130年遇到策展人协会确实是担忧的话题,科学家不能确定亚空间是否是“无尽的”,如果物质生产机和永动机真的能把亚空间“榨干”,那他们的乌托邦幻梦也就结束了,转而是一切成空。
笔者写到这里也不禁感叹历史的巧合,如今十五世纪乐园时代的人们当然会嘲笑前人的愚蠢和傲慢,在触手可及的无限财富还没到手之前,居然在担心要抢劫的那个地方会不会没有那么多钱,把人类文明的强盗本质和双标丑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让笔者我本人也感到悲伤,我居然会是人类这么一种丑陋物种的出身。
1130年,根据两名首先与泰拉世界接触的策展人,卡西菲亚和以利亚提供的多元宇宙全图来看,亚空间是无尽的这一说法被证实了。
它的质量数字比我们熟知的(250亿)可能还要大个,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表述这个数字了,于是12世纪的古人自然接受了这一点,安心的开始使用奇点科技,奇点时代的大扩张开始了。
笔者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这样《泰拉百科全书》的读者就能知道,这个进步有多么夸张,也方便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世界的剧烈变革,星区的扩张基于怎样的物质基础,这场战争又是从何而来。
110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胜利,《伦蒂尼姆和约》正式生效,希之翼击败萨尔贡并建立霸权体系,泰拉全球的生产力约为0.00484生产基点。
1135年,厄普西隆帝国降临前夕,泰拉世界生产力,包括五大星云,全部外星基地,生产力综合约为1.49亿亿生产基点,对比三十年前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这样迅猛的发展,带来的是不健全的体系和未能及时更新的上层构架,导致这样巨大的生产力其实未能被完全调动,究其原因是当时反AI主义的盛行,以及遏制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希之翼公司的内部斗争。
后世历史学家常常会想,如果希之翼公司能及时调动全部的生产基点,一定能击败厄普西隆帝国,然而笔者很遗憾的指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当时的希之翼并不能很好的整合来自整个星区庞大臃肿的生产体系,人们也未能把这样的生产力数字当一回事。
因为没有敌人带来的傲慢,导致泰拉很少考虑,会用所有的生产力投入到战争中,大量的生产力被挥霍浪费,甚至不会完全调用,生产力是1000还是1都可以满足整个人类世界,那么谁还会关心产量数字到底多了几个零?一共有多少?
根本无人会统计,无人会在意,无人会使用,星区首脑和执政李澄之间的割裂又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当时的人思考方式和乐园时代的我们截然不同,再加上思想的不统一和多年来希之翼公司与泰拉各国之间的尖锐矛盾,这才带来了二战的悲剧。
笔者做出这样的论断,如果当时希之翼人统一了泰拉世界,彻底消灭旧时代的国家政治残余,那么星际时代二战的悲剧或许才能根本杜绝。
话说回来,奇点乌托邦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些技术,成为了李澄领导下的希之翼传统主义,只要奇点技术可以持续下去,人类的乌托邦乐园就能化为现实。
宇宙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扩张玩物,无论再大,终有一天会在奇点的无限增长中被彻底征服,星际资本主义的终极奥秘就在于无限借贷不还,剥削亚空间的物质建设宏观宇宙,向伟大的事业致敬吧!
1121年,太空时代随着超空间引擎技术的出现正式开始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奇点生产飞速进步。
随着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太空时代的降临,希之翼创造的奇点时代终于迎来了鼎盛期。
太空无穷无尽的辽阔,给了奇点工厂大量的部署点位,几乎每个荒无人烟的恒星系都有希之翼人架设的奇点工厂,在这些远离母星的位置安全的进行生产作业。
希之翼人在这件事情上做的其实非常好,太空化完成后,几乎所有虚无的空间都可以扩张为人类的加工中心,这种扩张是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