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讲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吉伯特还能玩什么来吸引影迷的注意力,
    讲座的最后,是互动时间,让现场观众提问,主持人让小吉伯特点观众互动。小吉伯特就随手点了一个,点到了郭凡。
    郭凡很激动:“小吉伯特导演,我是你的忠实影迷。”
    “啊哈,我记得你。”小吉伯特看着郭凡笑道。
    郭凡一愣:“您还记得我?”
    “当然,”小吉伯特笑道:“我去北电讲课的时候,你就提问过,你的气泡音让我记忆深刻,所以我还记得你。”
    郭凡这下子惊喜了,而其他观众看向他的目光都不一般了,那当中有羡慕嫉妒的感觉。
    心想:这小子何德何能?居然被小吉伯特导演记那么久。
    郭凡压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继续提问道:“从你从影以来,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来制作电影,你是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
    小吉伯特想了想道:“很简单,因为拍电影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喜欢制作电影的环节,和我的团队一起。
    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思维的碰撞,让我觉得很兴奋。”
    人话来说,就是拍电影上瘾。
    听着一年一部电影,好像也不是很快的样子,要知道据说以前港片可是一个星期就能拍一部电影。
    但这样的速度结果就是港片的没落,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不尊重电影制作的客观逻辑导致港片再难以出现精品电影。
    前世网络里那些,两三个月就是一部电影,而且都是大投资大制作电影,放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电影制作不是制片人或者导演拍拍脑门说:“我们去拍电影吧……”
    这样轻松简单,就能去拍摄的。
    它必须遵循电影制作的客观逻辑,有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完善的前期筹备,合适的演员人选,一个出色的剧本。
    加上优秀的制片人和导演,无数行业人才汇聚大家辛苦工作很久很久,才能生产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大片。
    如果都玩小成本制作,小吉伯特都能做到两个月拍一部,但问题是《魔戒》三部曲单独一部拉出来,谁敢说两三个月就能拍完?
    很多烂片,就是因为不尊重电影制作的客观逻辑而产生的。
    可能剧本是好的,但就是因为赶工导致没筹备好,没拍摄好,于是导致影片烂尾。
    这场讲座最后在观众互动后圆满结束,对中国电影人来说这次讲座只要认真听讲,收获还是蛮大的。
    虽然小吉伯特讲的很多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电影人,但最起码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启发和思考,这就足够了。
    第二天,就来到小吉伯特安排的测验环节了。
    说是选五十人进入《符咒之谜》剧组学习,但实际上要多少看小吉伯特的心情决定。
    而这次测验的资格,就关系到这些人能否被小吉伯特挑中。
    刘骥走的是导员那边的关系,而郭凡这边,刘骥给他走了走社会的路子,弄到了这次参加检验的资格。
    这次参加测验的人,一共有三百多人,分成几间大教室,借用尚海戏剧学院的场地来考试。
    按照想象中的样子就和艺考一样,考验各种艺术才能呗!
    但到了现场,郭凡和刘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到了现场报名填表后,两人被分到不同的考场,然后被发了试卷,限时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把这张试卷答完。
    试卷当然不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这种这么lo的问题。而是一些概念性的问题,需要考生思考,论述出来。
    比如郭凡就看到了论新浪潮电影运动对欧洲电影的影响,还有华语电影是否有科幻电影的生存空间,以及技术进步在电影业的发展与应用……
    从思想到技术应用方面,应有尽有。
    而考卷的最后,则是一个相当抽象的问题:请你想象二十年后的中国电影市场,描述出来,并给出具体推论。
    这些考题都是小吉伯特此前在北美,和自己的团队心腹讨论过后,给这些中国学员出的。
    他要的不是一套标准答案,因为做题谁都会做。
    他只是想通过这次测验,从而了解这些考生具体的想法,什么样的人,从而去挑选合适的人选。
    郭凡咬着笔头想了很久,然后在考卷上刷刷刷写下自己的答案。
    他知道标准答案应该是什么样的,但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作答。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