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传旨!决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顾盼君眉头一挑,道:“眼下皇室宗亲都在海外,王大人所说立监国之事,又是指何人呢?”
    王佐拱手弯腰,道:“虽然大多数皇室宗亲,都在海外,但金陵城中,尚有年岁尚小,故而未出海的皇室宗亲。”
    “...
    夜色渐深,山风穿过竹林,带着初春的凉意。李念慈合上父亲的笔记,指尖在封皮上停留片刻,仿佛还能触到那早已冷却的体温。油灯摇曳,光影在墙上晃动,像极了多年前她在档案室翻阅残卷时的模样??那时她还不知道,自己会成为这条长路上的一粒星火。
    她起身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厚重的《退位录》修订稿校样。这是即将出版的第五版,新增了“基层真言奖”获奖者事迹、清明算法运行报告以及联合国申报材料全文。编委会决定将阿?血书的高清图影印于扉页,并附上一句新选的题词:“声非自生,因寂而响。”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婉儿发来的消息:“《清明宪章(草案)》已被三所政法大学纳入研究生必读文献。有地方开始试点‘异议登记制度’,允许公民对政策提出正式反对意见并自动进入评估流程。”
    李念慈轻轻笑了。她回了一句:“阿?若能看到这一天,或许终于肯闭眼安眠。”
    窗外,竹叶沙沙作响,像是回应。
    第二天清晨,鸡足山迎来一场小雪。这在南方极为罕见,洁白的雪花落在青翠的竹梢上,宛如时光倒流,回到了六百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阿?跪在宫墙之下,以血为墨,写下最后的遗志。
    山道上,一支车队缓缓驶来。为首的是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的专家团队,他们带来了最新完成的《退位录》全本数字化成果:三维扫描、红外还原、语音朗读同步匹配原文段落,甚至可以通过AI模拟不同历史情境下的解读视角。项目负责人说:“我们不只是保存一本书,我们在重建一种对话的方式??让古人能听见今人的心跳,也让今人听懂过去的低语。”
    李念慈迎上前去,接过存储硬盘。金属外壳上刻着一行小字:“光年之外,仍有回音。”
    当天中午,资料馆召开紧急会议。一名志愿者匆匆赶来,手里攥着一份刚截获的网络舆情简报:某地政府试图以“整顿民间信仰”为由,拆除鸡足山书院遗址周边自发形成的纪念空间,包括娜玛寄信提到的村委会告示栏、外卖骑手贴标语的老槐树,乃至那位退休法官分发小册子的茶摊。
    “理由是‘防止过度神化个人’。”年轻女孩声音发颤,“但他们删掉的不是雕像,是人们说话的权利!”
    空气凝固了一瞬。
    周婷接到电话后立刻从庆阳赶回。她在高铁上写了份公开信,标题只有八个字:“谁在害怕一句话?”
    信中写道:“如果一段文字能让贪官胆寒、让弱者挺直腰杆,那它就一定触动了某些人的痛处。可悲的不是有人想掩盖历史,而是他们至今仍以为,沉默就能让真相消失。”
    这封信被“清明之声”平台置顶推送,两小时内转发超百万。更有网友发起“我就是阿?”行动??成千上万普通人上传自己的生活照,配文:“吾名可湮,吾志不可灭。”照片里有教师站在讲台前举起《退位录》,有医生在手术室外默念血书内容,还有农民工在工棚墙上用粉笔抄写“官不得以力压民”。
    舆论如潮水般涌来。第三天,涉事地方政府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决策过程缺乏公众参与,并承诺设立“清明文化保护专区”。更令人意外的是,国务院参事室牵头成立“公共记忆保护专家组”,明确指出:“对历史文本的尊重,是对执政合法性的深层维护。”
    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传来新发现。赵秉钧团队在莫高窟另一处隐蔽洞窟内,找到半卷残破文书,经碳十四测定为洪武末年产物。其中一段记载令所有人屏息:
    >“乙卯岁冬,宫婢阿?因谏忤旨,幽于冷院。夜半闻其吟曰:‘竹杖所指,即是归途。’翌日启户,唯见壁上血书八字,余皆不见。”
    “她不是死在那天。”赵老喃喃道,“她是逃了……或者,被人带走了。”
    这个猜测迅速引爆学术圈。有人提出,阿?可能并未真正死亡,而是隐姓埋名流落民间,甚至有可能参与了后续民间文书的传播。更有大胆推论认为,《退位录》最初的版本并非出自李文昭之手,而是源自阿?流亡期间口述整理的底本。
    苏晓冉得知此事后,在读书会上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一直以为她是牺牲者,但她其实活了下来呢?那她的沉默,是不是另一种坚持?”
    陈明老师沉默良久,答道:“真正的勇气,不在于是否死去,而在于是否继续行走。哪怕无人知晓,哪怕步步荆棘。”
    这句话后来被刻在了鸡足山新立的一块石碑上。
    一个月后,“竹声计划”数据库突破五千例真实事件收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