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孝孺要洗清冤屈?罗贯中的往事,朱允熥的算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是畏惧他吴王的权势,贪生怕死,才故意只说一半吗?”
    方孝孺正待出言辩解,不是自己不想说,而是朱允熥根本没有给机会让他说,此时,黄子澄话锋一转,叹道:
    “吴王虽然狂妄嚣张,所行无忌,举止无礼。可若论才学,却还是真有几分的。”
    “若不论辈分伦常,他当那群武将的老师,却也不见得就不够格。”
    “你口中的圣人教诲,正好助他找到了理由。”
    方孝孺怒道:“黄口小儿,能有什么才学?”
    “你不要被他一首词给吓住了。”
    “我特意去问过昔日教过他的老师,吴王从前并无太高才学。”
    “所写的诗词,水平也非常之低。”
    “若说他因故太子薨逝,遭受刺激而性格大变,还能勉强说得通。”
    “若说他一夜之间,便能写出惊世诗词,我却是半点也不信的。”
    “依我之见,他那首写长城雪景的词,多半是别人帮他写好,他照着背出来的。”
    “至于后面的那幅对联,则是陛下为了抬高他的声望,令人代作。”
    “此子根本没有那般才学!”
    黄子澄双眸微闪,眼底一抹精芒,骤然亮起。
    事实上,他对此也非常疑惑。
    方孝孺私下找机会去问过从前教朱允熥的老师,黄子澄又何尝没有问过呢?
    他甚至还翻看了朱允熥从前写的诗词。
    那些诗词的水平之低,足以用“不堪入目”四个字来形容。
    与献王朱允炆尚且差距极远,就更不用说与他写的那首词以及那幅对联相提并论了。
    然而,当日出题的题目,确实是他临时所想。
    若朱允熥刚好就令人事先准备好了那首词,未免也太巧了一些。
    方孝孺“背叛”后,朱允炆也怀疑起了黄子澄。
    朱允炆与朱允熥是多年的“兄弟”,对其还是十分了解的。
    很清楚朱允熥从前写的诗词文章是什么水平。
    可黄子澄出题作诗,朱允熥却写出了惊世之作,未免也太令人匪夷所思。
    从前,朱允炆不曾怀疑过老师。
    苦思不得其解。
    如今,被方孝孺“背刺”,连带着也质疑起了黄子澄。
    会不会是他与朱允熥串通好的呢?
    因而,在黄子澄去献王府见他的时候,怒言相问。
    黄子澄有苦也说不出,只能暂时离开献王府,想着等朱允炆气消了再说。
    正好遇到昏倒在王府大门前的方孝孺,念及往昔交情,便将他带了回来。
    听到方孝孺的话,黄子澄沉吟道:“若真是如此,你可以设一个局,揭穿他的老底。”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也唯有如此,才能表明你对献王的忠心,表明你从未背叛献王。”
    方孝孺精神一振。
    这倒是一个办法。
    若是揭露了吴王无才却欺世盗名的真相,自己背叛献王的嫌疑,便可以彻底洗清了。
    在天下人眼中,他就还是那个风骨峭峻,忠心不二的方孝孺!
    “好!”方孝孺应声而答。
    旋即又皱起眉头:“要让吴王露出马脚,还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这只怕不易。”
    以朱允熥的身份地位,可不是他们能随便出题考的。
    何况吴王还到处与人说,诗词歌赋皆是小道,自己平常不作诗。
    更不与他们这些读书人谈论诗词歌赋。
    “眼下就有一个现成的机会!”黄子澄笑道:“听说有一个名唤罗贯中的人,今日约了一群书生,在城中的聚贤酒楼,一起饮酒,谈论古今事,引得许多人都前往围观。”
    “罗贯中?”方孝孺脑海内立时想起一个人,道:“那个喜欢写传奇故事的罗贯中?”
    此时的罗贯中,已经垂垂老矣。
    虽然从未参加过科考,但因为一直著书,他在明初的读书人中,也勉强算是有几分薄名。
    方孝孺也听说过这个人。
    不过,在方孝孺这类正统文人眼中,罗贯中不去精研圣人之学,却醉心于写传奇故事,属于不务正业之辈,登不了大雅之堂。
    他与罗贯中这种人,当然也没有啥交往。
    骤然听黄子澄提起,不免有些不解。
    此事与吴王,又有何关系?
    黄子澄解释道:“听说吴王平日里,喜欢看一些传奇故事,还特意令人搜集。”
    “他办的《大明日报》上,不也有许多此类故事吗?”
    方孝孺冷哼了一声。
    对许多读书人而言,看传奇故事打发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也不失为人生快事。
    然则若沉迷其中,不去钻研四书五经,圣人之学,便是典型的不务正业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